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18 省市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5 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1Va700、LA1033 和L3708为鉴别寄主, 对我国18 省、市、自治区的番茄晚疫病菌201 个纯化分离物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 个小种, 即生理小种T0、T1、T1 ,2 、T1 ,2 ,3 、T1 ,2 ,3 ,4 、T1 ,4 、T1 ,2 ,4 和T3。其中, 小种T1 和T1 , 2是主流小种, 地理分布最广和发生频率最高, 分别在13 和11 个省市出现, 占样本总数的28.8 %和28.4 %;其次是小种T0 和T1 ,2 ,3 , 分别在8 和7 个省市出现, 分别占1819 %和819 %; 再其次是小1 ,2 ,3 ,4 , 在4个省市有发生, 占710 %; 小种T1 ,2 ,4 、T1 ,4 和T3 分布均少, 仅在1~2 个省市发生, 分别占3.0 %、2.5 %和2.5 %。这是我国的首次报道, 为番茄晚疫病的抗源材料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寄生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的寄生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室内测定桑天牛卵啮小蜂寄生后桑天牛卵内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桑天牛卵内的蛋白质图谱变化顺序被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生改变了,尤其是前3d的蛋白质条带变化比较显著,寄生1d的桑天牛卵内比未被寄生的卵内多出3条谱带,分别为200kD、170kD和150kD,到寄生2d时又一起消失了;与此同时又新出现1条小于43kD的蛋白质带,该带到第10天时仍然存在;这表明前3d是寄生作用的关键时期,出现一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番茄主要病毒种类普查及TMV、CMV株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4年,对中国北方15省(市)番茄4种主要病毒种类进行了普查,在3761份样本中,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检出率分别为34.5%—65.7%和11.6%—62.6%,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检出率一般为10%—20%。与此同时,也对番茄上的TMV和CMV进行了与抗病毒育种紧密相关的株系分化研究,在333个TMV分离物中鉴定出0、1、2和1.2株系,以0和1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50%和30%以上;在232个CMV分离物中鉴定出轻花叶、重花叶、坏死和黄化株系,以轻花叶和重花叶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30%和50%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防治黄瓜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从生产厂家提供的7种不同浓度与配比的大黄素甲醚制剂中筛选出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最佳的配比组合剂型0.5 %大黄素甲醚水剂,其稀释倍数小于等于1 000倍时,防治效果在90 %左右,显著高于其他配比组合及对照药剂三唑酮与大黄素AM。对该药剂的作用方式、保护作用持效期、稳定性、防治技术及田间效果进行了研究与验证。结果表明:0.5 %大黄素甲醚水剂兼具保护与治疗作用,以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接种后14 d保护效果仍高达94 %;其保护作用的持效期为3~4 d,在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能保持很强的稳定性与防治活性,田间验证也取得了稳定且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主要蔬菜产区的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比较严重。不少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毒原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快速、准确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对开展上述研究是很必要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抗病性鉴定的同时,也研究了检测方法,胶乳凝集试验就是其中之一。 胶乳(Latex)是免疫微球的一种。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免疫微球的研究发展较快,成为一项重要的免疫学技术。胶乳凝集试验(Latex aggregation test)是用抗体(或抗  相似文献   
6.
甘蓝枯萎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甘蓝枯萎病于2001年最先在北京延庆发现~([1]),目前已扩散到山西、河北、甘肃及陕西等北方甘蓝生产基地,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0%以上,对甘蓝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外对甘蓝枯萎病寄主范围的研究仅限于十字花科作物~([2-4]),对该病原菌是否侵入其他类蔬菜及1、2号生理小种侵染十字花科寄主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综合分析甘蓝枯萎病菌对主要大田蔬菜作物的侵染寄生能力,为制定合理的轮作防病  相似文献   
7.
无致病力hrp-突变体防治茄科蔬菜青枯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条可有效控制茄科蔬菜青枯病的生防途径,以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无致病力青枯菌hrp-突变体为材料,针对茄科蔬菜青枯病进行有关生防体系、防治潜能及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致病力hrp-突变体对致病青枯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在植株体内定殖,并在预接种后阻止致病青枯菌的增殖。最优生防体系为采用改良蘸根接种法用无致病力hrp-突变体预处理24h后再接种致病菌,对青枯菌生理小种1引起的番茄、茄子、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达64%以上,其中对hrp-突变体的野生致病菌株引起的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接近90%,对该野生致病菌接种辣椒、茄子引起的青枯病防治效果也在75%以上,且持效期长、稳定性好、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8.
番茄晚疫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番茄晚疫病菌是一种寄生性较强的病原真菌 ,分离纯化难度较大。采用选择性培养基 (黑麦粉 50g ,琼脂15g ,水1000ml,灭菌后加入利福平20mg ,氨卞青霉素200mg和70%五氯硝基苯100mg) ,选择刚发病的症状典型的病叶 ,在显微镜下挑取晚疫病菌菌丝顶端 ,移植到平板上培养 ,待菌丝呈放射性生长 2~3d后 ,再将菌落边缘单菌丝的尖端连同培养基切下 ,置于斜面黑麦基础培养基上 ,可获得番茄晚疫病菌纯菌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番茄黄瓜花叶病毒血清组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兰香  杨翠荣 《园艺学报》2000,27(6):418-422
来自我国番茄主产区的 58个黄瓜花叶病毒 (CMV)分离物包含有轻花叶株系、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和黄化株系。用分别代表CMV亚组Ⅰ和CMV亚组Ⅱ的两个标准毒株CMV -D和CMV -S的抗血清进行DAS -ELISA鉴定 ,有 56个CMV分离物与CMV -D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Ⅰ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96.6% ;有两个CMV分离物与CMV -S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Ⅱ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3.4 % ,这是首次从侵染我国番茄CMV中鉴定出属于CMV亚组Ⅱ的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Ⅱ的两个分离物 (GD - 14和HN - 11)均为黄化株系。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前,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H.Adams,为害稻苗,仅个别田块零星发生,1992年扩散到9个大队,发生面积达7010亩,占水稻面积的53.9%,直播稻田发生面积大,受害重,一般每亩7300—14000头,高的达到25000—48000头;工厂小苗和地膜育秧的受害次之,一般每亩4000—8500头,大苗移栽几乎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