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材微波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无锡家具二厂于一九七七年五月研制成木材微波干燥机,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微波干燥设备的技术性能基本稳定,干燥生产比较正常,有时能维持两班生产,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为我国研究和推广木材微波干燥技术,做出有益的贡献。为了总结经验,查明效果,制定干燥基准,促进干燥生产,东北林学院与无锡家具二厂协作,于  相似文献   
2.
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蜡蚧轮枝孢菌(Verticilliumlecanii)及2种菌混合物配制成0 5×109~5 0×109孢子/mL,在室内和野外对松墨天牛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对松墨天牛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性,2种菌混合使用致病作用倍增。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为5%~32%,平均20%;蜡蚧轮枝菌的寄生率为2 9%~25%,平均14 9%;2种菌混合物寄生率为12%~76%,平均47 9%。野外试验表明,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为50 43%,蜡蚧轮枝孢菌防治效果为38 66%,2菌混合物防治效果为69 69%。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在余姚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其幼虫在枯死松树根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松树根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卵开始孵化。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的平均危害率达42.9%,其发生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松幽天牛幼虫在主、侧根内的分布数量差异显著,主根内的幼虫数显著多于侧根内。还依据松幽天牛的生活学特性提出了松幽天牛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角眼牡蛎蚧是樟树上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余姚市1a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卵、若虫和蛹越冬。初孵若虫期喷洒0.3%阿维菌素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固定若虫期喷洒40%杀扑磷乳油,基本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低眼压眼科临床较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西医无针对性治疗药物。我们采用补中益气升压方治疗外伤性低眼压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主因右眼被炮竹炸伤2个月于2013-04-16就诊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科。初诊眼部  相似文献   
6.
对余姚市通道绿化林害虫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重要绿化林带上的害虫共有318种,隶属于5目62科240属,其中有6种主要害虫:杨扇舟蛾、茶袋蛾、山东广翅蜡蝉、矩瘤蛎蚧、樟白轮盾蚧、红蜡蚧。防治强化预测预报集营林技术、生物与化学药剂的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抑制通道绿化林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男,66岁,因右眼磨、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于2014-02-13日转诊入院。患者半月前用棉花擦眼后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加替沙星眼水点眼、先锋霉素注射液静点治疗,病情缓慢加重,遂转诊我院。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米指数,左眼1.0;右眼眼睑肿胀,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基质层可见直径7mm混浊、浸润灶,边缘呈羽  相似文献   
8.
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小麦淀粉的酸水解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淀粉酸水解反应温度为45℃,盐酸体积分数为4%,反应时间18 h;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34℃,pH值8.0,淀粉乳液质量分数为37%,酸酐加入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3.0%。该工艺所制备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0.019 4。  相似文献   
9.
大豆白粉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白粉病是大豆叶部病害,能降低叶片光合作用,使产量损失高达35%。1921年首次在德国发现,之后在南美和北美陆续发生,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也有报道[1]。而中国大豆白粉病报道较少,只在吉林、北京、贵州、河北有所报道[2,3],最近仅在浙江和广东有过报道。国外报道的大豆白粉病病原菌有Erysiphe glycines和E.diffusa[1,4,5],其中日本[1]和巴西[5]的报道主要依据无性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