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 EF1-α、 β-tublin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为指标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病原菌孢子液喷洒供试虫体测定其寄主范围;将病原菌孢子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东亚飞蝗、红火蚁和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使用病原菌生产的菌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调查防治效果。【结果】从罹病桉大毛虫上分离到1株虫生真菌菌株DMC01,经致病性鉴定确定其为桉大毛虫致死病原菌;经形态学特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DMC01为爪哇棒束孢(Isariajavanica),全光照 (24 L∶0 D)、温度26 ℃、 pH 7、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浸粉条件下最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DMC01寄主范围初步测定其可寄生5目15种害虫,在1×108孢子/mL处理6~10 d后, 4龄东亚飞蝗、红火蚁和4龄马尾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2020年菌株DMC01菌粉对桉树林所有害虫的平均防效为51.9%,2021年平均防效达79.1%。【结论】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获得1株爪哇棒束孢菌株DMC01,该菌株对桉树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具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翅绢野螟Diaphania caesalis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 采用叶碟法、叶面积法和室内观察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黄翅绢野螟对波罗蜜(‘马来西亚1号’‘海大1号’‘四季波罗蜜’)、榴莲蜜、面包树、大果榕和桑树(‘台湾长果桑’‘粤椹大10’)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 取食面积及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 黄翅绢野螟1~2龄幼虫对波罗蜜的取食偏好不明显, 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差异不大; 随着龄期的增长, 3~5龄幼虫逐渐表现出偏好取食波罗蜜。黄翅绢野螟在不同植物上的日均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 偏好在波罗蜜和面包树上产卵, 在‘马来西亚1号’波罗蜜上着卵量占所有供试植物上的总产卵量的22.13%。各龄幼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5龄幼虫进入暴食期, 对3个波罗蜜品种、榴莲蜜、面包树和大果榕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2个桑树品种。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48 h后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 取食‘马来西亚1号’波罗蜜存活率最高(98.51%), 取食‘台湾长果桑’存活率最低(0.37%)。综上, 黄翅绢野螟偏好选择波罗蜜属植物进行取食和产卵, 对榕属大果榕存在转移为害潜在威胁, 对桑属桑树潜在为害风险较低, 研究结果可为黄翅绢野螟在不同植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