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重要次级代谢物,是影响植物呈色的关键物质,其生物合成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并能够受到内源和外源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因子、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环境条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网络、影响因素、生物活性和检测策略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航粉高糖’品种为试材,以果实表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设4个不同浓度褪黑素喷施果实处理,分别为T1(50 μmol·L-1)、T2(100 μmol·L-1)、T3(150 μmol·L-1)、T4(200 μmol·L-1)。结果表明:(1)10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2)5个处理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32种醛类、14种醇类、4种酯类、13种烃类、7种酚类和4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含量依次为:CK(55种,1 279.18 μg·kg-1)、T1(69种,1 960.95 μg·kg-1)、T2(66种,2 258.70 μg·kg-1)、T3(62种,1 818.84 μg·kg-1)、T4(59种,1 695.04 μg·kg-1),均为醛类含量最高,酚类含量最低,其中100 μmol·L-1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酮类、醛类、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共包含10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100 μmol·L-1处理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 307.34 μg·kg-1。(3)与对照相比,喷施褪黑素提高了番茄果实单果质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促进果实对N、K、Mg、Cu、Fe、Zn等矿质元素的吸收。(4)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综合得分表现为T2>T1>T3>T4>CK。综上,外源喷施褪黑素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且100 μmol·L-1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木材含有大量亲水基团,为多孔性材料,极易受到水分的影响,再加上木材本身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易受微生物侵染。为减少水分给木材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木材利用率,需对木材进行特殊处理,从而阻止大量水分进入木材。将纳米SiO2和纳米TiO2复合,并利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复合后的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分析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等,考察处理后木材的疏水性。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后的木材,疏水效果最好。处理材横切面的接触角高达146.1°,其他两个切面也均达到疏水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进入拔节期,是一生中生长最旺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田间管理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1中耕除草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促进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结合追肥进行土壤深松作业。做到化肥深施、提高肥效,清除田间杂草,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  相似文献   
5.
5-氨基乙酰丙酸(ALA)为高等植物中叶绿素等卟啉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前体,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及提高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ALA对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原味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向绿熟期番茄果实表面涂抹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g·L-1)ALA溶液,筛选出促进设施栽培番茄成熟及品质形成的最佳ALA施用浓度,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设施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LA通过降低果实硬度促进了果实的成熟,并通过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果实品质。另外,在坐果后40 d,200 mg·L-1ALA处理的K、Ca和Fe元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82%、56.25%和12.86%,但P、Mg和Cu元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92%、21.74%和25.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K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u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果实硬度与K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成熟期番茄果实中P含量与Cu含量呈正相关,与Mn、K和Ca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叶面肥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日光温室冬季低温弱光导致的番茄品质下降问题,该研究以 “184”番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技术,研究5种不同类型叶面肥对番茄果实糖酸组分及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元素液体肥显著提高了白熟期、成熟期和完熟期番茄果实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P < 0.05),硅元素液体肥显著增加了白熟期、转色期和成熟期番茄果实蔗糖的含量,氨基酸液体肥显著提高了这三个时期番茄葡萄糖含量(P < 0.05)。喷施硒元素液体肥和鱼蛋白水溶肥显著降低了成熟期番茄α-酮戊二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P < 0.05)。 硒元素液体肥显著提高了白熟期和转色期番茄糖酸比,分别较CK增加了15.32%和12.15%( P < 0.05)。GC-MS结果显示,各处理成熟期番茄果实共检测到7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20种醛类、9种酮类、17种醇类、5种酯类、10种烃类和10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中醛类含量最多,酯类含量最少。5种叶面肥均可提高醛类含量,其中硅元素液体肥处理较对照显著增加21.89%(P < 0.05)。 所有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包含了9种特征香气成分,主要分为花香、果香和青香3种类型,硒元素液体肥、硅元素液体肥和海藻精水溶肥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番茄的特征香气成分总含量7.93%、17.68%和8.33%(P < 0.05)。综上,叶面喷施硒元素和硅元素液体肥可提高番茄果实糖组分,增加挥发性醛类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对番茄风味品质提升效果显著,可在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结果为设施番茄高品质栽培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大白菜因化肥过量使用而造成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露地栽培旺春大白菜为试材,共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化肥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化肥减量3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量4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量4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5)7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大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不同程度提高了各处理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较当地常规施肥根系活力提高了15.5%~40.3%,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1.5%~37.5%,且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1-T5处理较CK2增产0.04%~20.91%,其中T3处理增产率最高为20.91%,其经济效益增加9.04%,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肥料贡献率,化肥减量30%并配施生物有机肥提升效果最显著。T3处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CK2高0.91百分点、81.00%和9.61%,施用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硝酸盐含量降低11.53%~21.52%,VC、总黄酮、硫苷含量T3处理显著高于CK2,总酚含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矿质元素含量较CK2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提高更明显。对15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以T3处理化肥减量30%并配施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其次为T2>T5>T1>T4>CK2>CK1。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药剂拌种及后期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拌种显著降低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病株率,2种拌种药剂处理(复剂1:萎锈·福美双,复剂2:多·福·唑醇)的田间防效分别为58.0%和55.0%,产量较CK(清水)分别增加10.6%和9.3%。后期配合喷施杀菌剂三唑酮和戊唑醇,能够有效防治灌浆期小麦白粉病,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12.8%~24.0%,其中以复剂1+三唑酮+戊唑醇处理产量最高(9 309 kg/hm~2),防效最好(62.3%)。综合田间防效和产量,复剂1拌种+三唑酮+戊唑醇处理控病效果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乙烯(ethylene)和一氧化氮(NO)在植物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黄瓜为试材,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NO参与乙烯诱导不定根生成过程中细胞周期时相、光合参数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0μM NO供体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可显著促进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形成。乙烯利(ethrel)和SNAP可以单独或协同促进黄瓜不定根的发生,且共处理效果更显著;处理ethrel的根数和根长分别较对照高62%和103%,处理ethrel+SNAP的根数和根长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2%和128%。NO清除剂c PTIO能抑制乙烯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但对内源乙烯的释放无影响,说明在不定根生成过程中NO处于乙烯信号通路的下游。乙烯和NO提高了黄瓜外植体内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降低了外植体淀粉含量;在12 h时,处理ethrel的外植体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5%、190%和28%;处理ethrel的淀粉含量在4 h时较对照降低了33%。ethrel和SNAP促进细胞从G1期向S期转移,激活细胞周期活性;同时,c PTIO逆转了乙烯对营养物质含量、光合系统及细胞周期的诱导效应。可见,乙烯诱导黄瓜不定根的发生过程需要NO的参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乙烯和NO信号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补充了新的资料,拓展了对植物不定根发生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以松花菜品种力禾青梗100天为材料,设置CK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T1(平衡施肥)、T2(平衡施肥+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平衡施肥+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和T4(平衡施肥+12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松花菜花球营养品质和挥发性物质数量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2,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T2~T4处理)有助于提高松花菜花球营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物质的数量与含量。与CK2相比,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P<0.05)提高17.6%;T2和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的Ca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14.3%和36.8%。T2、T3、T4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的挥发性物质数量分别比CK2增加8、12、13种,酮类物质含量较CK2分别增加3.4、2.9和7.1倍。另外,与CK2相比,T2和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具有青香、果香和花香味的特征性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基于营养品质指标和挥发性物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6个处理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T3>T2>T4>CK2>T1>CK1。在本试验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化肥减量30%的平衡施肥方案配施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松花菜花球的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