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旱作条件下,4种国外禾草通过适应性观察和评价测试表明:它们在生长季早期所含的总营养(所占绝对干物质%)均较高,而来自美国的沙生冰草粗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从茎叶比、鲜干比、株高、分蘖数及叶等综合比较得出:4种禾草的饲用价值均较高,来自美国的披碱草表现尤为突出,沙生冰草相对较差,所以在生育初期4种禾草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披碱草〉细茎冰草〉无芒雀麦〉沙生冰草;从物候期及越冬率等观测的结果得出:4种禾草在整个生长期表现良好,具有很强的抗寒、耐旱性,在试验区均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cridum’)对蝗虫的防治情况,在农业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分别进行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及两种药剂混合处理后,进行室内生测,记录28d的死虫数,并检测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短星翅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5个孢子,防治效果达65.09%。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宽须蚁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4个孢子,防治效果达55.64%。混合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时,二者对每头蝗虫的施用量分别为4.44×104和1.11×106个,防效均可达到100%。与短星翅蝗相比,蝗虫微孢子虫对宽须蚁蝗的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外4种禾草材料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引种试验表明:4种国外禾草在生长季均未发现病株现象,具有很强的耐旱、抗寒性,在本试验区均能安全越冬,且生长良好,适合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干燥寒冷地区的优良禾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草原蝗虫在太仆寺旗发生严重,对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旗从加强测报员队伍建设、完善常规调查、实施固定点监测、建立昆虫实验室和标本室等方面加强了草原蝗虫测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和牧鸡等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度和覆盖度,并紧密结合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加大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力度。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措施在我旗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他类似地区的草原蝗虫综合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草原蝗虫中昆虫痘病毒的自然分布情况,于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共采集8种优势蝗虫,通过镜检手段、巢式PCR技术以及蔗糖梯度离心法鉴定、检测并提取昆虫痘病毒,并测定其对宿主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分布的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和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锡林蛛蝗Aeropedellus xilinensis四种蝗虫中检测到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在5.19%~34.65%之间;其中在毛足棒角蝗种群中检测到的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最高,为34.65%;其次是采集自同一地区的锡林蛛蝗,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为20.00%;青海省分布的狭翅雏蝗和白纹雏蝗种群中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较低。从毛足棒角蝗中分离出有较高致病性的昆虫痘病毒,饲喂该病毒处理小麦叶片后10 d毛足棒角蝗4龄若虫的存活率低于10.00%,表明该病毒具有开发为蝗虫生物防治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