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植物保护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言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是一种田间及储藏物豆类的重要害虫,Ei—sanaf(1956)曾描述过此虫在豆类中的生物学特性。成虫存在两种型,不仅在外部形态特征方面有差异(Southgateet al.,1956),而且在生理特征及行为方面亦有差异(Utida 1954、1972,Takahashi1958,Caswell,1960,Taylor 和 Agbajei1974),因而 Utida(1954)称它们为“飞翔型”及“非飞翔型”,1960年称之“标准型”(常型)及“活动型”。两型雌虫除了可以  相似文献   
2.
本試驗是1962年結合生产进行的。結果表明,粮堆中拌合百万分之5的林丹粉剂,以全部拌合防治效果最好;分层或表层拌合的,防治效果较差。无論那种拌合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防治麦蛾;在原始害虫不多的情况下,对米象、长角谷盜和谷蠹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防治鋸谷盜和米虱,效果不明显。用百万分之5的林丹粉剂拌合小麦,加工后,林丹的残留量在机制粉中为百万分之1.1—2.5,石磨制粉中为百万分之1.7—3.9,麸皮中为百万分之4.8—10.4。表层拌合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为百万分之0.3,麸皮中为百万分之1.2。全部拌合的稻谷加工后,大米及米糠中分別为百万分之0.57—1.0和4.6—12.0,分层拌合的稻谷加工品中則分別为百万分之0.42和2.0。全部拌合的玉米,加工成玉米粉后为百万分之1.9—3.7。上述拌合浓度,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拟谷盗Tribolium madens(Charp.),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面粉厂害虫,亦能为害小麦的胚乳。国内尚未报道此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论文。其卵在17℃以下,22、27、30、35、37、40℃不同温度及相对湿度40%、70%条件下处理后,卵孵化率有明显的差异。可分三个温区:17℃以下及40℃时卵孵化率为O,37℃孵化率为50%左右,其它温度下黑拟谷盗卵有70%以上孵化。从卵期来言,温度低卵期长,温度高卵期短。湿度对卵孵化率无影响。在温度17℃以下及37℃时黑拟谷盗幼虫不能进入蛹期。赤拟谷盗、杂拟谷盗在37℃时却有部分幼虫化蛹。27℃黑拟谷盗、杂拟谷盗幼虫死亡率为10%,赤拟谷盗在20%以下。黑拟谷盗个体幼虫在此温度条件下需要32—40天才能全部化蛹,群聚生活的幼虫二个月内仍处于幼虫期。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个体与群体幼虫化蛹天数的差异不如黑拟谷盗明显。相对湿度70%,温度范围20—30℃条件下黑拟谷盗幼虫发育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幼虫期缩短。黑拟谷盗蛹期在35℃为4.3天,27℃为5.6天,22℃为20天。黑拟谷盗卵孵化卒,幼虫发育仅仅在低湿条件下一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25—30℃内最佳。卵期、幼虫发育期,蛹期均短。且幼虫具有群聚性而延长幼虫期的特性,从而导致在西北某些地区偶而发现黑拟谷盗成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