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抗菌活性菌株,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菌株为埃勒斯致病杆菌,并将其命名为埃勒斯致病杆菌SN22(Xenorhabdus ehlersii SN22)。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凝胶柱层析技术,从埃勒斯致病杆菌SN22(X.ehlersii SN2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X-光单晶衍射技术分析,鉴定其为3-(环己-2-烯)丙烯酸。文献调研发现,该化合物为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Xenorhabic acid。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其对病原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其对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27.99和29.55 μg/mL;对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2.5 μg/mL。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种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确定这9种化合物分别为吐叶醇、(3S,5R,6S,7E,9R)-5,6-环氧-3,9-二羟基-7-megastigmene、黄柏酮、neophellamuretin、黄柏苷、赪酮甾醇、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和α-亚麻酸甲酯和叶绿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吐叶醇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50.033μg/mL、54.016μg/mL、94.296μg/mL和47.144μg/mL;黄柏酮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26.811μg/mL和210.305μg/mL。  相似文献   
3.
针对铰接式车辆的特殊转向结构和行驶特性,为提高其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见信息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策略,并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状态量权重矩阵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最优LQR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铰接式车辆精确路径跟踪控制,由位置偏差、行驶方位偏差和曲率偏差来反映控制效果。ADAMS-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位置偏差为0.03 m,偏差误差为1.3%,行驶方位偏差误差为0.19%,曲率偏差收敛于0.003 m-1。联合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控制精度,实现铰接式车辆的精确、稳定路径跟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