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潘逸  张昊  罗文  徐进  许景升  冯洁 《植物保护》2015,41(4):121-124
为了研究甘薯不同生育时期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以‘郑薯20’和‘徐薯25’两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4个时间嫁接感染 SPVD。试验结果表明,感染 SPVD 的甘薯病情指数随着嫁接时间推迟而降低,叶绿素含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逐渐提高,单株鲜重和干重随着嫁接时间的推迟逐渐增加。根据2012年试验结果,建立了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模型:Y =0.7276X +23.279,R2=0.8845,并利用2013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秸秆与无机肥配施(SM),猪粪与无机肥配施(PM)和无机肥(F)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地不同土层土壤中交换性Cu、Cd的分布状况,以及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Cu、Cd的动态变化和小麦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u、Cd含量以耕作层(0~20 cm)最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随小麦生长,各处理耕层土壤交换性Cu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交换性Cd含量则明显上升.与施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后耕层土壤中交换性Cu、Cd含量明显增加,SM处理交换性Cu、Cd含量平均比F处理高16.7%和43.2%;PM处理Cu、Cd含量分别比F处理高10.6%和17.3% .此外,有机物料的施用还增加了小麦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促进了Cu、Cd在小麦植株内的积累,威胁到食品安全.因此,施用有机物料改良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应谨慎.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秸秆与无机肥配施(SM),猪粪与无机肥配施(PM)和无机肥(F)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地不同土层土壤中交换性Cu、Cd的分布状况,以及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Cu、Cd的动态变化和小麦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u、Cd含量以耕作层(0~20 cm)最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随小麦生长,各处理耕层土壤交换性Cu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交换性Cd含量则明显上升.与施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后耕层土壤中交换性Cu、Cd含量明显增加,SM处理交换性Cu、Cd含量平均比F处理高16.7%和43.2%;PM处理Cu、Cd含量分别比F处理高10.6%和17.3% .此外,有机物料的施用还增加了小麦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促进了Cu、Cd在小麦植株内的积累,威胁到食品安全.因此,施用有机物料改良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应谨慎.  相似文献   
4.
王晓亮  张昊  潘逸  许景升  徐进  冯洁 《植物保护》2014,40(3):106-112
本文通过使用USER酶克隆技术,构建一系列用于镰刀菌基因敲除和荧光融合蛋白表达,并且操作简单快速的通用载体。在hph基因两侧引入USER酶特异位点,构建了基因敲除载体pKH-KO,可以一步在hph的两侧同时插入上下游同源重组片段;在gfp基因5′端引入USER位点构建了荧光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KHGFPE和pKNGFPE。此方法构建的载体在插入目的片段时均不用考虑酶切位点,极大地方便了试验设计,并且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节约大量时间。在大规模进行基因敲除以及相关蛋白定位等基因功能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