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瘟病是黔东南州水稻的一个主要病害,影响其发生的灾变因子主要是菌源、气候、品种抗性。根据灾变因子的变化规律,制定并推行了“以测报为先导,控制灾变因子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综防策略。1996~1997年应用于稻瘟病防治项目,实施面积11.31万hm^2,实现粮食总产75.82万t,挽回稻从8.92万t,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Fuzzy分析方法预报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屏且1984年至1996年历史资料整理分析,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糖醋排下迁入期蛾量,6月上旬雨量,气温相关,应用Fuzzy分析方法对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分析,预测,历史符合率达93.8%,并得知影响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排下主迁入期蛾量。  相似文献   
3.
对稻秆蝇一代卵在田间的分布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代卵在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Iwao(1968)方法拟合,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N=(t/D)  相似文献   
4.
5.
对稻秆蝇一代卵在田间的分布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代卵在秧田呈聚 发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Iwao方法拟合,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N=(t/D)^2(1.3135/^-X+0.126);T(N)=(D^2/1.4478)^1.13.n^-0.135。  相似文献   
6.
水稻“两虫一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是黔东州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其发生危害程度占整个水稻病虫发生面积的70%以上,常年发生8甩hm^2左右。1996年以后黔东南州将水稻“两虫一病”综合防治作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部署各县,在项目实施区采取了“加强两虫一病预报,实施健身控害栽培,压前控后,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治策略。1996 ̄1999年,实施36.45万hm^2,共挽回稻谷26.67万t,取得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水稻毁灭性、流行性病害、从贵州历史发生情况分析,稻瘟病发生流行,品种抗性人,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菌源广泛存在是基础,适宜的气候及人为活动的不合理是主要条件,根据贵州稻田生态系统特点,1995~1998年,通过配套技术筛选,单项技术的深化试验,规范化技术组装,制定推行了“加强病情动态监测、推广抗性品种、实施健身控害栽培、科学用药、示范带动、综防编译”的治理策略,实施综合治理面积87.24万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杂草种类多 ,发生普遍 ,危害大 ,针对这一情况 ,1999~ 2 0 0 0年我们在遵义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的 2 3个县开展了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应用 ,两年共完成实施面积2 9 .49万hm2 ;治理区稻田草害权均防除效果为 91.84% ,非治理区权均防除效果 6 0 .46 % ,治理区较非治理提高了 31.38个百分点 ;共节约用工 15 70 .2 1万个 ,两年共节省劳动力费用 2 0 412 .73万元 ;挽回损失率为 7.13 % ,共挽回稻谷损失13 .95万t,挽回纯收益 14372 .78万元 ,挽回投产比 1∶4.5 5。避免了乱施药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减少了环境污染 ;达到了省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稻秆蝇二代为害株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秆蝇第二代为害株的田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当t取1.96,D0取0.2时,样本平均受害株数(x)理论抽样数N=98.73x-14.96;m0取0.625时,序贯抽样模型:T0(N)=0.625N±2.34N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