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我国葡萄野生种质资源的同工酶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同工酶酶谱分析是研究植物分类,遗传变异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在葡萄育种上充分利用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质资源,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葡萄野生种(类)的同工酶研究,以探讨野生种的分类和与育种有关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样品采取分析样品采自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野生葡萄原始材料圃,种类有:山葡萄、双庆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刺葡萄(Vitis davidii),兰葡萄(Vitisdavidii var·cyanocarpa),秋葡萄(Vitis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植树造林观念影响下,归绥城市绿地呈现出不同的规模、类型及功能。清代,由于汉族移民在内蒙古地区的寄民身份及其对所种土地没有所有权,造成归绥城的绿地建设只有少数官员或个人参与,所建绿地多为少数人所享用的花园。与清代形成对照,民国时期由于居民寄民身份的改变,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组织,全民参与植树,且共享其成果,归绥城市绿地因此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花园、公园、林地、林场、苗圃、行道树及沿河绿带等构成的绿色环境体系。尽管民国时期归绥城的城市绿地建设更多地关注防风、防尘、防水等功能,绿地景观的多样性低,建设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布局也不均匀。但是,不可否认,它对归绥城的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产生了一定的优化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归绥城以往荒寒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归绥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经济开发活动与大青山的植被覆盖变化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经济活动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植被覆盖大为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使归绥城市发生水患的机率相对增大。水患与环境相互反馈,频发的水患加剧了大青山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植被再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有效地选择高配合力的优良父母本,是选育强优势杂种的重要条件;对杂种进行迅速、有效的预测,将会更迅速地选育出强优势杂种。这些是当前杂种优势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常规手段,通常费时较长,也难于从本质上对杂种进行了解。 杂种优势是杂种在父母本遗传因素共同支配下,植物生理、生化作用总的表现结  相似文献   
5.
清代荒政制度的运行是以官僚制为载体而展开的,奖惩办赈官员的本意是为了促进包括以工代赈在内的各项荒政制度顺利推行,实现预定的赈灾救荒目标。康雍乾时期,朝廷对经办以工代赈官员的奖惩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嘉道之后,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劣变与荒政制度的衰变,清廷加大对以工代赈经办官员的奖惩力度,期望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激励与约束他们尽责办理以工代赈,结果却出现奖惩力度越大,效能越差的怪象。  相似文献   
6.
透过清代以工代赈捐纳筹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兼具救荒与兴修工程双重功效的以工代赈的资金来源,除了赈捐、河工捐这些暂行事例外,还有常例。在清代公开的国家制度保障下,运行数百年的捐纳制度,为遇到临时的或长期的财政困境的朝廷动员社会力量筹集以工代赈资金提供了保障。有清一代,捐纳资金为朝廷顺利实施以工代赈提供了程度不等的持久的正向支撑力,帮助朝廷履行灾荒赈救职责,修复灾毁急要险重工程,吸纳最具潜在不稳定因子的青壮年灾贫民到工劳动,化解社会危机。即使在光绪初年以民捐民办为突出特征的义赈兴起之后,清廷仍旧通过诸种措施增加捐纳资金,用于兴办工赈,强撑起了官赈的“面子”。评价捐纳制度的利弊得失,应以其社会效果为基本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斥其为滋弊的温床。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菌致萎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培养棉花黄萎病菌,用查彼克培养基,在25℃下培养15天是病菌致萎毒素产生的适宜条件。病菌危害棉花导致棉株凋萎死亡的毒素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其组份多为糖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酸性氨基酸占21.2%,碱性氨基酸占8.9%,电泳分离出13条蛋白质条带。棉花品种中棉所10号和FR-1棉苗在病菌毒素稀释液内浸至65小时,病情指数分别达到70.45和47.73。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有三种类型主酶带,根据主酶带可以将供试的菌系区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有E4、E5、E6、E8四条主酶带,包括13省的菌系31个,类型二,有E4、E6、E8三条主酶带,包括6省的菌系10个;类型三,有E6、E8两条主酶带,包括新疆吐鲁蕃的菌系一个。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陆地棉(Gossypium hisutum L.)不同棉花品种抗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AtK.) Snyd.et Hansen)的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