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梁舟蛾在广西很少发生,1997年在龙州县蔗区局部暴发成灾。本文介绍此虫的形态特征、发生为害情况,并根据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2.
甘蔗白蚁的发生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蚁的分类与分布、对甘蔗的为害特征及发生原因和白蚁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作了概述.建议提高蔗农防治意识和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对蔗区白蚁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广西南部蔗区杂草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产区 ,年种植甘蔗 5 0万公顷左右。蔗区主要分布于广西南部和中部。广西南部蔗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属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 2 1~ 2 2℃ ,年降水量 1 0 0 0~ 1 5 0 0mm。甘蔗主要种植在丘陵坡地、河流冲积地和滨海盐渍地。甘蔗前期生长缓慢 ,蔗地长期裸露 ,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 ,杂草生长迅猛 ,对甘蔗的幼苗生长 ,尤其是蔗苗的分蘖造成严重影响 ,可使甘蔗减产 1 0 %~ 5 0 % ,以至完全失收。及时防除杂草是甘蔗高产栽培中必不可少的措施。近些年笔者对桂南部分蔗区杂草进行了调查 ,共有杂草 2 7科 ,1 1 6种 (表 …  相似文献   
4.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PCR在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对采自广西各蔗区的甘蔗样本进行了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各蔗区甘蔗主栽品种及其他大部分引进和自育品种(系)材料均检出RSD病原菌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Cxx),经过热水处理和组培脱毒健康种苗PCR检测呈阴性。PCR检测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子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白蚁的分类与分布、对甘蔗的为害特征及发生原因和白蚁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作了概述。建议提高蔗农防治意识和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对蔗区白蚁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甘蔗病害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重要甘蔗病害发生和研究的情况,并提出甘蔗病害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南充市舞凤沼气服务公司认真总结群众办沼气的经验,对砌石为池、挖坑糊池、混凝土浇铸泥坯模拱壳和混凝土整体浇铸全池各类模具进行分析研究,克弊扬优,研制出配套成龙、自带运具,全池整体、活动容积、一次浇铸完工的标准化新型模具W—1型和W—2型沼气池钢模具(如图)。1型是固定容积,2型是活动容积。这套新型的钢模具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21~33℃范围内甘蔗红尾白螟蛹的发育历期,并测定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红尾白螟蛹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29±0.529)℃,有效积温为(191.003±7.461)℃,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191.003±7.461)/T-(14.129±0.529),可用于成虫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甘蔗锈病是危害甘蔗叶片的主要病害。对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现的甘蔗锈病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和浓度为1.5%的葡萄糖可促进该病菌夏孢子萌发;较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宜温度是25℃;在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条件下,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湿度是100%+水滴,萌发率达28.3%;在pH值4.0~11.1范围内,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合萌发的pH值是7.0;常规条件下,夏孢子的存活期最长达120d。防治对策着重在于选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