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苘麻对莠去津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本研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对采自河北省 6个不同地区的苘麻种群进行莠去津抗性水平测定,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解毒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 P450氧化酶(P450s)对莠去津的非靶标抗性,并对靶标基因 psbA 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表达量测定。结果显示,种群 HB-3 对莠去津最敏感,种群 HB-6 表现为高抗,抑制生长中量(GR50)分别为 1 662. 75 和 84 721. 13 g·hm-2,抗性种群较敏感种群的抗性倍数为50. 95;抗性种群 HB-6 中,GSTs 抑制剂 NBD-Cl 和 P450s 抑制剂马拉硫磷对莠去津具有增效作用,与未使用 GSTs 和 P450s的处理相比,该种群的 GR50分别降低了 11. 61 倍和 27. 77 倍,且 GSTs 和 P450s活性均高于敏感种群 HB-3;抗性种群 HB-6的靶标基因 psbA 未发生突变,经莠去津处理后,该种群 psbA 基因表达量低于敏感种群 ...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法研究异噁唑草酮、莠去津、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常用除草剂单用及混剂对苘麻的除草活性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异噁唑草酮 75.98 g/hm2+莠去津 900.00 g/hm2混用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苘麻的抑制率最高,药后 14 d的鲜重抑制率为 91.61%,显著高于两种药剂单一使用的除草活性;苯唑草酮 20.20 g/hm2+莠去津 900.00 g/hm2混用进行茎叶处理对苘麻的抑制率最高,药后 14 d的鲜重抑制率为 91.20%,显著高于两种药剂单一使用的除草活性,所有处理对玉米生长无影响。除草剂混用对苘麻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单一除草剂,且达到除草剂使用减量增效的作用。因此,玉米 3~4叶期喷施异噁唑草酮 75.98 g/hm2+莠去津 900.00 g/hm2或苯唑草酮 20.20 g/hm2+莠去津 900.00 g/hm2组合在生产上能有效防除苘麻。  相似文献   
3.
筛选和评价植物资源的除草活性可为新型植物源除草剂的研发提供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用种子萌发法和平皿法,评价了56科113种植物提取物对反枝苋和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25 mg DW/mL的供试浓度下,大黄、牡丹皮、大叶三升麻、木香、佩兰、楸树、安息香树、泡桐、短叶罗汉松和杜衡提取物对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提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为明显。毒力测定表明,楸树、木香、杜衡、泡桐、佩兰、安息香树和大叶三升麻提取物对马唐幼根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9.30、5.93、13.93、28.69、8.72、19.19和15.19 mg DW/mL;对马唐幼芽的IC50分别为48.22、8.13、15.28、42.12、22.39、7.78、23.43和12.92 mg DW/mL。木香、牡丹皮、短叶罗汉松、鹿藿、佩兰和紫背浮萍对反枝苋幼根的IC50分别为2.46、2.85、2.59、1.03、2.24和2.79 mg DW/mL;对反枝苋幼芽的IC50分别为7.05、31.21、24.17、4.52和32.72 mg DW/mL。可见,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5种植物提取物的除草活性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