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SPACE模型对20世纪50年代的皆伐地,现已形成次生白桦林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任其自然演替,可在70a后逐渐形成红松占优势的林分;而经过动态采伐,可诱导在40a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次生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药后14~20 d防效达到61%以上,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3.
对木质纤维素进行乙酸预处理及三段磨浆,分析了不同试样的化学组分,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经乙酸预处理及三段磨浆后,相思木木片表面出现大量坍塌、裂纹及孔洞,纤维间的结合也变得更为疏松,木片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试样中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素及木质素所占比例相对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有所降低。核磁共振波谱(P31NMR)分析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及磨浆后,试样中木素的脂肪族羟基含量降低,酚羟基含量增加,酚型/非酚型木素值增加,S/G(紫丁香基/愈创木基型木素)值增加,且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酚型/非酚型值下降,S/G值增加。热重-红外(TG-IR)分析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及磨浆后,DTG曲线在280℃左右少一个肩峰,半纤维素的降解产物木聚糖的特征吸收峰大幅降低,纤维素降解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略微增强,木质素热解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略有下降。为探讨预处理及磨浆对木质纤维素孔结构的影响,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BET)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样的比表面积增大,大孔所占比例减小,介孔所占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4.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87年的林隙透光采伐试验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调控措施,可以利用红松幼树周围辅助木创造的林隙效应,有效地调节红松林木高,径以及林木形态在时空上的分配过程。其中红松的生长随林隙空间大小在顶梢侧芽的数量,连年高、径的生长,径和侧枝的垂直生长模式以及叶、枝、干的空间分配等方面对林隙透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总体趋势是林隙越大,相应的生长量越大;在林隙透光后,各项调查指标有一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供电企业立足实际,统筹推进、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增强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电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传播,本刊从2022年第1期起开设“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广泛推介各级供电企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突出贡献与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