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温室切花月季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保护地切花月季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月季感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枝条干枯,严重影响月季产量和质量,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当茬花绝收。为了有效地防治霜霉病,1997年以来,笔者对其病原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摸索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1侵染部位及症状月季霜霉病主要侵染嫩枝、嫩叶,尤以嫩叶发生重。表皮已角质化的壮枝及长成的叶片不受侵害。叶片受侵染后出现油渍状病斑,先呈点状分布,后扩展为黄褐色多角形斑,病斑略凹陷。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霜霉层。此时,叶片上小叶开始脱落,进而叶柄脱落,枝条由下而上落叶…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2012年9月间在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10目387种昆虫的昆虫区系特征、区系成分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表明:其昆虫区系特征为中亚成分为主体,农区昆虫区系、东方区系成分和广布种类组成。种类以古北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53.3%,双区分布型约占总种数的26.7%,东亚分布型即中国-日本-朝鲜和中国特有分布约占17.7%,广布型最少,只1属1种。  相似文献   
3.
霜霉病是保护地切花月季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月季感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枝条干枯,严重影响月季产量和质量,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当茬花绝收.为了有效地防治霜霉病,1997年以来,笔者对其病原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摸索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已知金龟总科昆虫159种,隶属于9科,61属.属的区系分布,古北界占54.8%,东洋界45.2%;西南区分布占21.3%,华北区分布占45.2%.单种属所占的属数最多,总种数最少,含4种以上的属所占的属数最少,而总种数最多.所有种类中,植食性类群占86.8%,腐食性或粪食性类群13.2%.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2007~2010年间采自甘肃南部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经鉴定共有21属42种.本次调查所得的种类中,以东亚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23.8%,东洋分布型约占21.4%,古北分布型最少,只占16.7%左右.说明甘肃南部具有较强的东亚区系特色,反映了此地区地处在生物地理学中极具中国固有特色的东亚区系发祥地——中国中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其中有甘肃省新纪录8种,分别是远东直头盲蝽、黑角齿爪盲蝽、山地狭盲蝽、横断苜蓿盲蝽、狭领纹唇盲蝽、东亚丽盲蝽、东亚草盲蝽、微小跳盲蝽.  相似文献   
6.
王香枝 《河南农业》2008,(21):23-24
2006-2007年,博爱县土肥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安排了10个小麦3414试验点,现根据有代表性的阳庙镇南西尚村点的试验结果及有关资料,对高产小麦营养与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等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甘肃南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昆虫资源十分丰富,首次报道了这一地区襀翅目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共有襀翅目昆虫16科12属19种,其中包括甘肃省新纪录10种。  相似文献   
8.
2008年8~9月间,对甘肃张掖市黑河流域甘肃黑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经鉴定计有昆虫12目、159科、605属,包括天敌昆虫共计897种,珍稀昆虫11种。  相似文献   
9.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枸杞负泥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食性单一,在甘肃省兰州市1年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被害株树冠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出蛰危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历期不同,10月下旬入土越冬,越冬代有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沼气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沼气的目的和初衷发展沼气的功能30%~40%是用于烧水做饭,60%~70%的功能在于构建生态农业体系,解决环境污染,通过几年来实践的证明,农村发展沼气其生命力在于农民对"三沼"的利用(三沼即:沼气、沼渣、沼液),而"三沼"的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成败,在于农民是否掌握这项实用的技术,以及该项技术给"三农"工作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