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和水分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添加秸秆对不同有机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除(RSOM)有机质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天后,土壤pH、交换性盐基离子、CEC和盐基饱和度的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L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交换性Al3+及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在MSOM和H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及土壤交换性Al3+、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且HSOM处理添加秸秆后对降低土壤酸度效果最好。土壤中添加秸秆后可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且土壤对加碱侧表现出的缓冲区间比酸侧明显;土壤的缓冲容量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HSOM处理对酸碱缓冲能力 > MSOM处理 > LSOM处理 > RSOM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化学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稻田生态系统中氟迁移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硫酸铝、脱硫石膏和有机复合改良剂作用下的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变化,以及土壤氟向水体和地上部植株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改良剂影响苏打盐碱土—水—作物系统中氟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种稻后各改良剂处理的土壤水溶态氟变化范围为8.33~20.90 mg/kg,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铝处理下降得最多,降低60.15%;可交换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增加得最多,分别为79.54%和86.37%;种稻前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氟变化较复杂,其中硫酸铝处理无显著变化,对照处理和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分别增加19.05%和42.03%,而脱硫石膏处理下降22.79%;残余态氟和总氟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的残余态氟降低得最多,为35.50%,硫酸铝处理的总氟降低得最少,为10.47%,其余处理降幅为12.50%~12.55%。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中氟向水中累积释放总量为对照>有机复合改良剂>脱硫石膏>硫酸铝,与对照相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降低3.25%,5.13%和5.1...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沙棘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抗蚀性是与抗冲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衡量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黄土高原的两大侵蚀类型区-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分布着数百万公顷沙棘人工林,其抗侵蚀能力愈来愈受关注。要正确评价沙棘人工林的抗蚀性能,一个科学,有效,便利的评价体系是不可缺乏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丸粒化种子的薄层干燥试验及其干燥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丸粒化种子刚制成后其含水率比较大,必须及时干燥。其干燥工艺的合理选择对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耗,保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玉米丸粒化种子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干燥试验,得出其干燥曲线为指数曲线,并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同时对不同风温下的干燥曲线进行了模型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程序,经拟合得出适合于玉米丸粒化种子的数学模型为Page模型。玉米丸粒化种子干燥特性不同于非丸粒化种子,丸粒化种子有其特定的薄层干燥方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及含湿量,确定合理的干燥工艺以便调控干燥环境,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丸粒化玉米种子干燥试验装置,研究了风温、风速、加热时间对丸粒化玉米种子干燥速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丸粒化玉米种子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干燥试验,并建立了干燥特性曲线,分析了各试验因素对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温越高,风速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干燥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病虫害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由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病虫害综合管理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广大森保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二者的关系,并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通常认为对环境安全的生物防治,有必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开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嫩平原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形成的冲积平原。盐土、碱土及盐碱化草甸土是松嫩平原盐碱地的主要构成土壤,总面积约300万hm2,是该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土壤资源。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稻是本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但这一措施,涉及到许多特殊土壤改良学理论和技术问题。文中从盐碱地种稻是否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种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盐碱土的微域性、盐碱危害、土壤胶体高度分散以及"淡化表层"的建立与肥力培育等方面论述了盐碱地种稻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苏打盐碱化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地表植被常呈斑块化分布,不同植被下土壤盐碱化程度迥异。通过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诊断分级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但首先必须建立植被与土壤指标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田间取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盐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差异,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了采用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分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草草地土壤盐分最低,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高;盐碱裸地土壤盐分最高,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地属于轻度盐碱化,芦苇和虎尾草草地为中度盐碱化,碱茅、碱蓬草地和盐碱裸地为重度盐碱化。  相似文献   
10.
1992 ̄1995年对祥云新松叶蜂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影响种群动态的主导因子是茧期死亡率,茧期死亡主要由天敌引起。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幼虫具有驱赶天敌的利己激素,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幼虫不能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影响幼虫期死亡率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通过死亡率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阴坡大于阳坡。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危害云南松老叶,且对天敌抵抗力强,具有持续数年危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