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苹果果实早期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法(ELISA)从细胞学和激素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GA4/7、BA及CPPU调节苹果果实早期发育的可能机理。GA4/7(50mg/L)抑制了苹果果肉细胞分裂,未提高果实内源细胞分裂素(ZRs,iPA)含量推测它主要通过促进工而促进果实生长,BA(50mg/L)和CPPU(12.5mg/L)可以显著促进苹果幼果的细胞分裂,CPPU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较BA高,BA和CPP  相似文献   
2.
以宁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的2种主要化合物,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小麦离体穗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发现它们均可诱导小麦颖花开放,但JA的活性略低于MeJA.用基于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颖花开放前后,对其雄蕊、雌蕊、浆片、内外稃组织中的内源J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蕊、浆片和内外稃的JAs含量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升高,在颖花开放时达最大值,花后2 h下降;相反,雌蕊的JAs含量在开颖前1 d较高,接近开花时下降,而3到花后2 h大幅度上升.颖花自然开放过程中,浆片鲜重逐渐增加并在开花时达到最大值.MeJA诱导的颖花开放过程也伴随着浆片鲜重的增加.上述结果提示,JAs可能通过作用于颖花的各个组织来调控颖花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大麦胚芽鞘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 id,IA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 ibras-sinolide,ep iBR)对胚芽鞘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1IAA和1μmol.L-1ep iBR在黑暗条件下均促进大麦胚芽鞘的伸长生长,而且在该过程中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但必须是在IAA之前施用ep iBR或两者共同处理时才能表现;100 mg.L-1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 id,TIBA)能抑制ep iBR诱导的胚芽鞘伸长生长,暗示IAA的极性运输是ep iBR促进大麦胚芽鞘伸长生长所必需的;内源激素分析表明,ep iBR处理后胚芽鞘内源IAA含量上升,暗示ep iBR对大麦胚芽鞘伸长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内源IAA的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H103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赤霉素A3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大孔吸附树脂从赤霉素溶液中提取GA3,包括吸附剂、洗脱剂的筛选及操作过程中条件的选择等。结果表明,H103大孔树脂(干)对GA3的静态和动态吸附量分别达1.35×104和9.35×104μg/g(溶液浓度2000μg/mL),静态吸附等温线属Langmiur型。最适吸附pH为2.0~3.0,一定浓度的盐有利于吸附。静态吸附时间1~2h,树脂投加量以6%为宜。丙酮为最佳解吸剂。在放大试验中,吸附率达98.2%,解吸率为95.32%,结晶收率94.85%,总收率88.78%。  相似文献   
5.
小麦颖花开放过程中花器不同部位茉莉酸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的2种主要化合物,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小麦离体穗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发现它们均可诱导小麦颖花开放,但JA的活性略低于MeJA。用基于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颖花开放前后,对其雄蕊、雌蕊、浆片、内外稃组织中的内源J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蕊、浆片和内外稃的JAs含量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升高,在颖花开放时达最大值,花后2h下降;相反,雌蕊的JAs含量在开颖前1d较高,接近开花时下降,而到花后2h大幅度上升。颖花自然开放过程中,浆片鲜重逐渐增加并在开花时达到最大值。MeJA诱导的颖花开放过程也伴随着浆片鲜重的增加。上述结果提示,JAs可能通过作用于颖花的各个组织来调控颖花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A3(gibberellin A3,GA3)在水溶液中极易异构化为iso-GA3而失去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对GA3进行包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包合条件,以增强GA3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在此条件下,进一步以溶液中的活性GA3含量为指标,利用豌豆茎伸长生物测试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制备的GA3-HP-β-CD进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包合条件为n(HP-β-CD)∶n(GA3)=1∶1,在二乙醇胺溶剂(含体积分数20%的吐温-80)中加热至35℃,搅拌2 h,包合率为81.7%;在此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包合物的生成;在(54±2)℃条件下贮藏14 d后,GA3水溶液中的活性GA3几乎全部降解,而GA3-HP-β-CD包合物溶液中GA3的降解率仅为34%。本研究揭示,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GA3进行包合,是提高GA3水溶液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皖棉19 F1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3种试剂均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较高浓度处理提高了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及衣分,从而提高了产量;对棉花纤维的上半部长度和整齐度影响不大,但多数处理增加了麦克隆值,高浓度处理降低了比强度和伸长率,使棉花纤维品质下降。总体来看,适宜浓度的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缩节胺和防落素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烯效唑(50mg/L)和缩节胺(300mg/L)均能显著延缓黑麦草生长,矮化其株高,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50mg/L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烯效唑、缩节胺和不同浓度的防落素(50mg/L和100mg/L)混合喷施,只有烯效唑的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对改善黑麦草坪用性状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5和1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 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A阶段的侧根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卵磷脂和氯化胆碱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叶面喷施氯化胆碱和卵磷脂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氯化胆碱和卵磷脂对玉米幼苗株高和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促进了叶绿素积累和地下部的生长;4 ℃冷胁迫下,用160 mg/L的氯化胆碱和80 mg/L的卵磷脂预处理玉米幼苗,减缓了丙二醛的产生速率及叶绿素的降解,降低了膜透性,提高了抗氧化系统酶CAT、APX和SOD的活性,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