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3和洛麦24为试验材料,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于2011年~2013年连续3年建立超高产攻关田,应用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精准播种、优化群体质量等技术措施,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攻关田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变化.2011年由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洛麦23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实现11322 kg/hm的河南单产记录.  相似文献   
2.
为给豫西生态区冬小麦生产和抗旱、减旱指导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于2017—2019年选用洛旱22、洛麦26、安农0711为试验材料,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干旱棚中进行了不同时期轻度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设置了4个控水时期为全生育期不干旱(T1,对照)、拔节期控水(T2,3月10—20日)、孕穗期控水(T3,4月10—20日)、拔节—孕穗期控水(T4,3月10日至4月20日).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2年度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拔节—孕穗期轻度干旱处理最低,2017—2018年度较CK降低了15.60%,2018—2019年度较CK降低了30.26%.2年度穗数均表现为CK处理最高,2017—2018年拔节期、孕穗期、拔节—孕穗期轻度干旱较CK分别降低了9.44%、6.77%、23.73%;2018—2019年度降低了36.77%、14.64%、32.28%.穗粒数在2018—2019年,拔节—孕穗期轻度干旱处理最低,较CK降低了28.50%.千粒质量在2017—2018年,拔节—孕穗期轻度干旱处理最高,较CK提高了4.83%;2018—2019年拔节期轻度干旱最高,较CK提高了13.2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表现逐渐下降趋势,各处理间SOD活性各测定时期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各测定时期,拔节期轻度干旱处理略高于其他处理;各品种间SOD活性在花后30 d表现为洛麦26>洛旱22、安农0711;安农0711 CAT活性在测定前期至花后30 d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不同品种对轻度干旱处理的响应因品种而略有差异,洛旱22和洛麦26产量以拔节—孕穗期连续轻度干旱处理为最低,安农0711产量在2017—2018年表现为CK为最高,2018—2019年表现为CK、孕穗期>拔节期>拔节—孕穗期.说明,洛旱22可以抵御单生育期轻度干旱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硫的施用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于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团区进行,以强筋小麦豫麦3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硫对小麦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氮磷硫肥用量对强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各因子不同供给水平对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于花后不同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肥料因子有所不同。氮磷钾硫配施对籽粒产量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硫氮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最大因子,而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70P120K180S30是最佳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号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硫处理,以硫6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并达到显著水平.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增产幅度达19.32%和9.24%,此处理下的光合速率和SPAD值高于硫30 kg/hm2和硫0 kg/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2品种在灌水处理间产量有差别,兰考矮早八以不灌水产量最高,豫麦49-198以仅拔节期灌水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极端晚播密植小麦的限水灌溉效果,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以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华北地区典型水浇地进行晚播(11月中旬)密植(600万株·hm-2)试验,比较了常规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mm)和限水灌溉(拔节期灌水60mm)的小麦开花后氮素吸收转运分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与常规灌溉相比,限水灌溉可促进极端晚播密植小麦开花前氮素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但对开花后氮素积累量以及小麦氮素吸收效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生长季而异。与常规灌溉相比,限水灌溉下偏旱的2012-2013生长季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降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偏湿润的2013-2014生长季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维持稳定,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3%~5.3%和10.4%~13.3%。极端晚播密植栽培模式下,限水灌溉不仅可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提高小麦氮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还能在偏湿润的年份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惟平均单产较临近省份低,其原因是旱地麦田的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旱地受自然降水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各种建设占地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复种指数提高,致使干旱缺水愈加突显,旱地小麦产量变幅加剧。为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  相似文献   
8.
硫肥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不同穗型的中筋高产小麦品种豫农949和兰考矮早八为材料,于2005-2007年通过2种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2种氮水平下施硫提高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豫农949施硫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兰考矮早八,表明施用硫肥应考虑品种间差异。增施硫肥对2个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施硫降低了淀粉的直/支比,提高了面团的拉伸面积和延伸度等面粉的拉伸参数,从而改善了面团流变学特性。此外,施硫处理还提高了面粉的亮度(L*值),改善了面粉的感官指标。综合比较氮硫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及投入成本,高产麦田以240 kg N hm-2配施60 kg S hm-2可起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品质和节约成本的作用。因此,补充硫素营养已成为获取更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其加工品质的迫切措施之一,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高氮供应地区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9.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