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明确生态退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布,是有针对性开展生态调控修复的前提。围绕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力、经济社会驱动力,运用地理信息再编码叠加分析技术、生态分区技术等,构建生态退化驱动空间分布识别模型,并以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为例,基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退化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提出重点治理、调控治理、预防治理、维护治理的生态修复分区策略,并根据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与经济社会驱动复合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具体的生态调控修复方案。结果显示,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浑善达克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包括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克什克腾旗、多伦县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部分区域,植被、地形、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其防风固沙功能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沙化草原植被覆盖度估算光谱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美国ASD公司F ieldspec光谱仪,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中西部的沙化草地进行了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以及草地植被覆盖度测定。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c)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基于决定系数(R2)判断,拟合较理想的模型为乘幂模型和指数模型,R2分别达到0.752和0.716。误差分析显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拟合误差较小。综合分析后确定选用乘幂函数作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fc=0.7479*NDVI1.1928,R=0.86,p<0.001)。该模型为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测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围栏封育是应对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对草原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辉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草地类型(典型草原、湿地草甸、沙化草原)为对象,对不同典型地区的围栏内外植被的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植株密度及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湿地草甸、沙化草原围栏内生物量分别增加20.4%,88.8%,-29.9%,相对高度增加5.2%,91.9%,-36.3%,植被盖度分别增加64.5%,43.4%,-17.5%,植株密度分别增加-14.0%,135.5%,72.5%;牲畜啃噬致使围栏外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占比重有所增加;不同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群落相似性不大,群落物种组成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围栏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途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田美荣    李晓兵  李旭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69-173,178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处于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由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列为我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为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以阿巴嘎旗为例,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安全压力指数来判断生态安全状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判影响因子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2001—2010年阿巴嘎生态足迹增长明显,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因此,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增长趋势明显,增长了近3.5倍,到2010年为生态不安全状态。主要影响因子人均GDP、人均化石能源消耗、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率与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正相关,万人在校生数、草场载畜量和降雨量与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典型草原区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沙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仅决定其所提供生态服务大小,也决定着区域生态安全等级。因此,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对摸清生态系统本底值,进而提高生态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尔沁沙地源头巴林右旗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确定了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权重和综合健康状况,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分级诊断。结果显示:所选指标中围封草场面积的覆盖率熵权值Wj=0.0655为最大值,表明围封草场面积是影响沙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主要指标。还发现近35a中有32a科尔沁沙地处于生态系统亚健康状态,1982年、2009年、2010年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主要在于生态系统健康和状态指标呈正相关,人类活动可以辅助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恢复,同时,过度干扰生态系统的结构状态将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风蚀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决定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程度。为更好地阐明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区土壤侵蚀情况,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近10年来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地理信息再编码叠加分析技术剖析了强烈土壤风蚀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研究区土壤风蚀强度特征空间分布变化变较大,受到植被覆盖度、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强烈侵蚀区域向西北地区移动,土壤侵蚀程度向恶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蚀模型的宁夏土壤风蚀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宁夏土壤风蚀情况,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经验模型,通过野外土壤采样及风洞试验修正模型参数,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2015年土壤风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明确影响风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微度、轻度风蚀的区域分布在石嘴山市西部,银川市西部和东部,吴忠市中北部,中卫市中部,固原大部分地区,中度及以上风蚀的区域分布在沙坡头区、灵武市、盐池县、平罗县、兴庆区、贺兰县、金凤区的沙地、荒漠地区;时间序列上,研究期间风蚀发生总面积和风蚀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按风蚀地类分,风蚀强度排序为:沙地>耕地>裸地>草地>林地,平均风蚀强度分别为:47.39t/(hm2·a),5.77t/(hm2·a),1.82t/(hm2·a),1.48t/(hm2·a),1.00t/(hm2·a);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的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湿度,次要影响因子为植被覆盖度,石嘴山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超过起沙风速累积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毛酸浆为原料,研究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对毛酸浆酒酒精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毛酸浆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0.10%,发酵初始糖度22%,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制得毛酸浆酒的酒精度为11.20%vol,呈橙黄色,具有独特的毛酸浆果香和酒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