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首次对花生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确定了珠蚧的种类。摸清了该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程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邯郸市生活史和发展规律;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卫生保健菜——佛手瓜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手瓜也叫"菜肴梨",以食嫩瓜为主,是冬春淡季一个很好的蔬菜类型。它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具有多种食用方法,可生食凉拌、炒菜、做馅等,味清淡脆嫩。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 B_1、B_2和锌、铁、钙、镁、磷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素有"卫生保健菜"之称。由于其产量高,价格较好,且耐贮运,广大菜农种植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蔬菜作物大致归纳成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三种。蔬菜作物含硼量普遍高,其植株内含量一般都在10mg/kg以上,有的可高达75.60mg/kg(甜菜)。一般比禾本科作物高数倍至十几倍,因而多数蔬菜需硼量较大,容易产生缺硼,但不同蔬菜种类之间有明显差异。需硼量大的蔬菜作物有花椰菜、芜菁、甘蓝、大白菜、萝卜、扁豆、菜豆、辣椒等;根菜类蔬菜吸磷能力强,对土壤缺硼较为敏感,是需硼较多的蔬菜。需硼量中等的蔬菜作物有番茄、胡萝卜、莴苣、芹菜等;需硼量较少的为黄瓜、菠菜、韭菜等。所以,许多蔬菜土壤供应硼不足而发生缺硼症。因此,硼肥的施用应得到人们的重视。澳新农高纯硼含氧化硼40%左右,纯硼15%。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探讨不同碳、氮源对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对碳源利用比较广泛,单糖、双糖、多糖、醇类均可利用,但利用效果有所不同。通过对菌球生长性状的观察,pH、菌球干重、发酵液多糖含量等的测定及方差分析,明确葡萄糖和甘薯淀粉是桦褐孔菌F1菌株液体培养较适宜的碳源。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对氮源利用也比较广泛,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但利用效果以蛋白胨为好。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液体液层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Pe9701菌株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最适无机氮为硝酸铵,硫酸铵次之,碳酸铵几乎不能被利用,此外,各处理培养液的pH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pH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6.
黄顶菊(Flaveriinae bidentis(L.)Kuntze)是一种喜光、喜湿、嗜盐,并且生长迅速、结实量极大的杂草。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悬崖、峭壁、陡岸、原野、牧场、弃耕地、街道附近、村旁、道旁、渠旁、堤旁以及含砾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长,植株高大,人工拔除防治难度大,通过药效试验,找出了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剂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pH对樟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添加KH2PO4对不同起始pH樟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深层培养樟芝菌丝体适宜的酸碱度pH 5~7,最适酸碱度是pH 6;添加KH2PO4后,由于其对发酵液pH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樟芝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两个茶薪菇菌株进行了两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薪菇两个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回升后的最高值均在0.9U左右;菌株901多酚氧化酶活力先迅速下降,后稳定,菌株902先稳定,后快速上升,最高达到0.1U,两菌株间差异显著。茶薪菇902是筛选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其产量形成特点,以2016年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中07001-2-5、06044-3-7-12、06004-5-3、06005-4-1、04013-1-3-5、甘春25号和西旱2号等7个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春小麦新品种(系)的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均以06044-3-7-12最大,明显较对照西旱2号高10.08%和12.84%。干物质分配比例籽粒茎秆+叶鞘+叶片穗轴+颖壳。甘春25号、06044-3-7-12和06004-5-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高出33.39%、24.46%和14.37%。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占到72.84%~83.60%,其中甘春25号最高,较西旱2号显著高出4.43%。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的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均以甘春25号最高,其次是新品系06044-3-7-12,分别比西旱2号增产6.15%和3.17%,差异显著。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花前。其中,甘春25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新品种(系),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其它品种(系)高出2.89%~29.38%,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引进的11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天水干旱山区,天9470(旱白)、中200192、中X9610—4—5、兰天19号四个品种丰产性好,单产在6756-7569kg/hm^2之间;其中,中200192、中X9610—4—5两个品种抗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