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7篇
  14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巨尾桉幼态插扦繁殖,成苗周期短,利用系数大,设备简单,成活率高,占地少,成本低,便于生产单位大批量生产苗木。造林试验观察测定:遗传性状稳定,林相整齐,速生易长遗传增益大。  相似文献   
2.
上饶市是江西省渔业重点大市,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浩淼的鄱阳湖和境内的信江、乐安河、昌江等水系奠定了上饶渔业发展的丰厚底蕴.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把“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目标,全市渔业发展亮点频呈,魅力提升,尤其是随着一县一品的凸显和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创汇渔业正在成为上饶渔业发展的主题,率先在全省外向型渔业发展中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为了挖掘山塘养殖潜力,增加渔农收入,提高渔民承包山塘养鱼积极性,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山塘80∶20模式主养草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山塘条件山塘面积1.33公顷,坝头水深8米,逐渐向坝尾斜浅,常年平均水位3.5米,水位可控制。山塘成“Y”状,三面环山。水源为山垅泉水,水量充足,常年有流水,可排干。2试验方法2.1准备工作溢洪道和排水口用网目为3厘米的聚乙烯网片设拦,安装要牢固。2.2鱼种放养以投放草鱼种为主,适当搭配服务性鱼类,共投放鱼种7500尾(每667米2375尾),其中草鱼占8…  相似文献   
4.
5.
京亚葡萄是北京植物园从黑奥林葡萄实生苗中选育的四倍体品种,属欧美杂交种.1999年引入1年生扦插壮苗18 500株,建立4hm2示范园,通过4年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将优质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10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枣吊摘心时间和不同喷施赤霉素GA3时间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别以不摘心和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骏枣花期枣吊留5节叶摘心和不同时间开始喷施20mg/kg赤霉素3次,可提高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骏枣6月17日前后摘心效果最好,坐果率和产量高于其他时间摘心,较对照分别提高28.65%和33.26%,平均单果重达20.01g;6月10日前后开始喷施赤霉素,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高于其他时间开始喷施,较对照增产35.73%,商品果率达93.57%。  相似文献   
8.
9.
为促进农村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研了解农村种植业生产现状,分析农村种植业总体发展趋势,提出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对策,一是适度规模种植,二是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四是进行区域化发展,五是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