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余姚市四明山镇农民利用高山冷凉气候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众多的蔬菜品种中,根据当地的种植水平,选择种植高山夏萝卜,主攻城镇秋淡市场,经过几年努力,获得成功.四明山农民种植高山夏萝卜经过几次改进和提高,1改初期的火烧一片荒山,撤下种子等待收获的原始种植方式,提高到选地整地,开沟施肥,实行隔年轮作的种植方式;2改靠天帮忙,粗放管理,产量低的状况,提高到精心管理,科学种菜,增产增收;3改品种多、乱、杂、差,品质劣、商品性差、市场销售难的现状,提高到通过试验、示范选用优良品种,品种生育期短,质量好,市场销路佳;4改盲目集中上市,产品积压,价格低,提高到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播种,按无公害要求生产,依消费习惯均匀上市,达到产品畅销.高山夏萝卜种植面积从小到大,现在每年稳定面积66.67公顷左右,产量达4.5×104~5.3×104kg/hm2,产值达到2.3×104~3.0×104元/hm2,已成为四明山农民又一致富产业,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余姚市生产的成品榨菜已占全国总量的40%,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将茎用芥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 茎用芥菜的产量结构主要取决于1亩土地中种植株数及单头重量。要达到1亩有4000—4500公斤产量並使空心率控制在20%以下,种植密度应相对较高。一般1亩种植2—2.2万株,单头重在200—250克之间。其收获时的农艺性状为:总叶数达到14—16片,平均株高在52厘米左右,绿叶数4片左右,最大叶片(长×宽)平均在55×18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3.
榨菜地冬季应用丁草胺除草效果好张春芬胡景炬冯新军(浙江省余姚市农技总站315400)姚登记(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农技站)榨菜是余姚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0.67万hm2,榨菜与棉花轮作已有30a以上的历史。由于冬季气候温暖,榨菜移栽后以早熟禾...  相似文献   
4.
榨菜已成为余姚市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但近年来的10月小阳春和暖冬,不但蚜虫、病毒病等病虫严重发生,而且以前未危害的病虫,像小菜蛾、白锈病等也日趋严重,需通过栽培技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产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该镇是有七千年的稻作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生作物的习惯。80年代中期以来,从当地多个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逐渐选育而成的河姆渡双季茭至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定型。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早、质量好、产量高,秋茭上市时正值市场秋淡空档,因此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随着种植业结构改革,河姆渡双季茭白面积逐年扩大,至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 100 hm2以上,仅河姆渡镇就种植800 hm2以上,已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茭白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已成为宁波市的主栽品种,还被省内其他县市引种及江西、上海郊县及无锡等地引种。 河姆渡双季茭白于1998年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正式定名为"河姆渡双季茭白"。  相似文献   
6.
榨菜已成为余姚市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但近年来的10月小阳春和暖冬,不但蚜虫、病毒病等病虫严重发生,而且以前未危害的病虫,像小菜蛾、白锈病等也日趋严重,需通过栽培技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河姆流以季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产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该镇是有七千年的稻作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生作物的习惯。80年代中期以来,从当地多个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逐渐选育而成的河姆渡双季茭至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定型。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早、质量好、产量高,秋茭上市时正值市场秋淡空档,因此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随着种植业结构改革,河姆渡双季茭白面积逐年扩大,至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 100 hm2以上,仅河姆渡镇就种植800 hm2以上,已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茭白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已成为宁波市的主栽品种,还被省内其他县市引种及江西、上海郊县及无锡等地引种。 河姆渡双季茭白于1998年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正式定名为"河姆渡双季茭白"。  相似文献   
8.
河姆渡双季茭白是从当地农家品种选育的茭白品种,夏茭上市早,秋茭上市时值淡季,而且品质佳,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 1999年余姚市种植面积 1.65万亩以上,已成为宁波市主栽品种。河姆渡双季茭白 1998年 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 (认 )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1 河姆渡双季茭白品种特性 河姆渡双季茭白生育周期为一年半,即当年春季定植, 6月中旬可收梅茭,下半年收秋茭,第二年上半年收夏茭,夏茭收后改种晚稻及其他作物,忌连作。 1.1 植株性状植株高大,秋茭株高 258 cm左右,茭肉长 22~ 23 cm,最宽处直径 3.5~ 4 cm,茭肉洁白,分蘖强,节间短,上部弯曲不明显,单茭重 70~ 80 g左右,秋茭 8月底初收,终收在 9月底,最迟到 10月初,亩产壳茭 1 500 kg左右。夏茭株高 223 cm左右,茭肉长 18 cm左右,单茭重 60~ 70 g,常年 5月上旬始收,如 4月份气温适宜则可在 4月下旬初收,亩产壳茭 1 500~ 2 500 kg,收获时间约 1个多月。梅茭茭肉长短同秋茭相似,一般 6月中旬始收,收获期近 20天,产量根据我地天气情况而定,如 4月气温高, 6月气温相对不高,则产量较高,否则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壳茭 500 kg不等。 1.2 生长特性吸肥力强,耐肥抗倒,梅茭、秋茭以墩苗结茭为主,由于地下匍匐茎发达,夏茭则以游茭苗结茭为主,由于游茭苗萌芽早,生长茁壮,因此上市早。游茭苗多,产量高。但为防止种性退化,不宜用游茭苗作种苗。 2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要栽培技术 2.1 梅、秋茭栽培技术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上年未种过茭白的田块 (切忌连作 )。茭田要在年内及早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及时耙平、耙碎、施足基肥,并清除田中及田边杂草,加高田塍。 种苗要求上年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苗地,要求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