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6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黄叶突变体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亲本龙特甫B孕穗期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在自然日照条件下,当光强上升到1043.4μmol/m2.s时,野生型出现光饱和点并表现出光抑制现象,而突变体没有出现光饱和点;(2)在野生型出现光抑制阶段(12:00—14:00),突变体的光合速率(Pn)、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效率(ф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热耗散(NPQ)均高于野生型。突变体在强光条件下(PFD>1149.2μmol/m2.s)能有效利用光能并耗散过剩光能,其对强光光响应能力优于野生型亲本。  相似文献   
2.
cry1Ab 基因在转基因"克螟稻"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及表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不同世代的转基因“克螟稻”后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ry1Ab基因在不同世代间的遗传稳定性及表达特性。结果表明: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不仅能通过有性世代稳定传递而且能在有性世代交替中保持表达的稳定性,同时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表达表现出了一定的时空特性,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各部位Cry1Ab蛋白含量均不同、但均以茎、叶、叶鞘中表达量较高,根中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其中以成熟  相似文献   
3.
低植酸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任学良  舒庆尧 《核农学报》2004,18(6):438-442
对植酸的含量与贮存形式及其生理功能、低植酸作物的营养功能、低植酸突变体作物的培育与研究、低植酸突变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及其可能机理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稻胚乳突变体筛选与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左晓旭  郑涛  舒小丽  舒庆尧  吴殿星 《核农学报》2006,20(2):118-122,89
本文在简要介绍胚乳的发育、组成及品质性状遗传的基础上,综述了与淀粉、蛋白质和微营养相关的系列胚乳突变及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胚乳突变主要包括糯性、暗色、云雾状、糖质、皱缩、粉质米、低直链淀粉、高直链淀粉、低粘滞性、高抗性淀粉、低水溶性蛋白、蛋白体缺失、高赖氨酸、高铁、低植酸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3,自引:7,他引:83  
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RVA谱(用粘度速测仪RVA测得的粘滞性谱)和米饭质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优质和劣质品种。公认的食味较好的优质品种的RVA谱往往崩解值大多在100RVU(RVA粘度单位)以上,而消减值小于25RVU,且多数为负值;相反,食味差的品种崩解值低于35RVU,而消减值高于80RVU。米饭质地与RVA谱特征存在密切关系,米饭硬度与消减值极显著正相关,γ高达0.902#+**,与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γ为-0.772#+**;米饭粘性恰好相反,与消减值和回复值的γ分别为-0.800#+**和-0.718#+*。米饭的硬度与AAC的相关性因所用品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粘性始终与AAC呈极显著负相关,γ在-0.869#+**左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AA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2#+**和0.635#+**。  相似文献   
6.
在二系杂交水稻种于生产中,由于母本雄性不育不彻底,往往造成自交种子污染;在不育系繁种时,由于与外源花粉串粉杂交或机械混杂,因此难以保证不育系纯度。作者选用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为模式标记,讨论了标记性状必需具备的条件及其应用方法。最后以一个转绿型白化突变体为例,证明了标记性状对当代及F_1杂种优势无负效应,从而证实了这一去杂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精米粉为样品,研究了不同光谱预处理和回归统计方法在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稻米上链淀粉含量(AAC)时,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光谱预处理对校正结果影响较小,不同光谱数学处理以一级衍生值较好,但“波段”和“间隙”长短对结果影响不大。回归统计方法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以修正的部分最小平方法(MPLS)建立的回归方程效果最好。在建立以精米粉为样本进行稻米AAC近红处分析时,“光谱散射  相似文献   
8.
9.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在其后代中选育了一个熟期突变体GS79(江79S),其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始穗表现不同,分别较S79早7 d左右和迟5 d左右。观察江79S的育性转换特性,发现其在嘉兴种植时,每年9月8日左右开始出现可育花粉并开始结实;在陵水种植时,植株正常结实且结实率达80%以上。人工气候箱光温敏特性鉴定结果表明,江79S在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温度低于23.5℃。稻米品质和抗性鉴定结果为江79S米质达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苗叶期抗稻瘟病。对江79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其携带源自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pms1和pms3,且含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1、PiaPid3和Pita,与其高抗苗瘟的特性相一致。以江79S配制的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通过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结果为综合运用花培和辐照诱变技术培育新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组织培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幼穗为材料,以γ射线辐照作对照,研究了电子流注入对水稻离体培养的反应。结果表明,电子流注入对离体培养的效应与γ射线辐照具有相似性。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但对植株再生具有促进作用。10~15秒电子流注入可使幼穗的出愈率和分化率保持对照水平或略低,而再生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