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以及氧化硫硫杆菌等土著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实验表明,在采用适当菌种的前提下,尾矿中重金属的溶解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对Zn的淋滤效果最好,达到了98.12%;对于Cu的淋滤,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与土著氧化硫硫杆菌的混合菌种的效果最好,达到88.7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MDMV)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新乡、安阳、河北邯郸大发生,而后蔓延至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省。80年代初,河北省的中南部平原地区病害发生严重,成为重病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地为偶发区,病株率在5%以下。199...  相似文献   
4.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陈巽祯,杨满昌,苗洪芹,吴和平(河北省保定农林科学院植保所071000)我国玉米病毒病的主要发生种类有4种。60至70年代新疆、甘肃敦煌局部地区发生的玉米条纹矮缩病,70至80年代甘肃等省发生的玉米红叶病,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玉米病毒病回升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玉米粗缩病和矮药叶病两种病毒病害,90年代以来,严重回升为害。本文从毒源积累、品种丧失抗病力、气候适宜、栽培因素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据此提出了在播种前、播种期和苗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学校体育价值研究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学校体育价值的不同认识,探讨学校体育价值体系及学校体育价值观的现实情况,阐述了学校体育价值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学校体育价值的本位价值与辐射价值、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进行了理性审视,同时对当前学校体育的本位价值出现异化、人文价值出现淡化、工具价值片面扩大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初期,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大面积发病,严重减产.病株矮化丛生,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试验证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xtellus Fallen)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株汁液经粗提纯,电镜观察到杆状病毒质粒和病毒核衣壳螺旋状结构,并与小麦丛矮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因此认为侵染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的病原是小麦丛矮病毒(WRSV).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 0.93V1 0.314V2 0.059V18②Y=0.263 1.10Vl 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毛竹林降雨的林冠截留动态过程发现,当小雨量时,林冠截留曲线与林外降雨曲线吻合;当中、大雨量时,在降雨的中后期林冠截留曲线偏离林外降雨曲线,林冠截留量近乎为零。在林冠截留达到饱和的条件下,会出现截留量是负数情况;透流、干流形成和结束时间都晚于林外降雨,它们的波峰和波谷一般滞后林外降雨,透流雨相对于林外降雨振动频率低,平均振幅也较小,不同降雨量下的动态累计透流率和干流率随时间变化以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7日,在宁晋县大陆村赵平邱中村,有农民反映其小麦出现成片白穗,打药、浇水和施肥均不见好转。经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组专家鉴定为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随即对项目区和周围麦田的调查得知,小麦全蚀病不同程度地在大多数麦田零星成簇、点片或连片发生。在同一块地,除成片发生白穗以外,有呈现条带状由重向轻扩展的迹象。不同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据跟踪走访农民调查得知,宁晋县去年即有个别地块出现了白穗,但农民对造成白穗的原因不清。从2005年小麦全蚀病在该县的发生程度和发病面积来看,去年的白穗应是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预计今后2 ̄3年,宁晋县将面临小麦全蚀病大面积扩展发生和为害的威胁。据此,小麦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明年要特别关注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