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半干旱风沙区黄柳幼苗生长发育对沙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黄柳(Salix gordejevii)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0 cm,10 cm,20 cm和40 cm 4个沙埋处理,研究其生长发育对沙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黄柳幼苗的死亡率增加,存活率下降。沙埋对黄柳幼苗的株高、相对高度增长率,分配到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对绝对高度增长率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轻度沙埋有利于黄柳幼苗高度增加,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株高依然增加,相对高度生长率却下降。轻度沙埋使黄柳幼苗的生物量较多地分配到根,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较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部分,根冠比下降。说明黄柳幼苗可通过加快茎的生长或改变生物量的分配等方式维持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对沙埋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CA群落多元统计分析等,系统研究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物种间表现出有选择性的种间积聚,但偏流动沙丘一侧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的分布相对独立,说明沙蓬和乌丹蒿占有相对独立的生态位。丘间低地一侧黄柳[WTBX](Salix gordejevii)和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WTBZ] var. bordensis)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北部,占有相似的生态位,而山竹岩黄蓍(Hedysarum fruticosum)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南部,与前两个物种生态位相分离。Pearson相关性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负相关种对数高于正相关种对数,存在生态位分化,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3.
运用半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流动沙丘联合体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6月份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最高。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趋势为:过渡带、丘间低地、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和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丘间低地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流动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小尺度上具有90%的空间自相关性,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大尺度上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丘间低地表层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大尺度上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