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生产中,人工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不同密度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开始释放,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69.31%,对卷叶螟平均防效达74.32%;不同策略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期开始释放赤眼蜂,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72.81%,对卷叶螟防效达79.79%。在有机稻生产中,建议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时开始第1次释放赤眼蜂,每667m~2共释放赤眼蜂20000头,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间隔5d,每次每667m~2按6~7个点的密度释放。  相似文献   
2.
鉴于特色小宗作物面积小、品种多、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少、生产小宗作物农药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现状,分析了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及用药需求情况,提出了完善小宗作物农药登记制度、强化技术指导以及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开展小宗作物用药研发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直接检测瓜类单粒种子携带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快速检测技术,以一步法RT-PCR为基础,构建同时扩增CGMMV基因组3′端和5′端基因的(一步法)双重RT-PCR、双重IC-RT-PCR和巢式双重IC-RT-PCR技术,灵敏度分别为10-3、10-3、10-4,巢式双重IC-RT-PCR灵敏度比双重RT-PCR、双重IC-RTPCR高10倍。对不同种质、不同来源的种子及种子的不同部位进行检出率比较,巢式双重IC-RT-PCR检出率高于其它2个检测技术,试验种子种表带毒检出率高于种子组织研磨物,商用种子种表带毒检出率低于种子组织研磨物。为有效阻断毒源,建议同时对种表和种子组织研磨物进行检测,种表采用双重RT-PCR检测,种子组织研磨物采用双重IC-RT-PCR或巢式双重IC-RT-PCR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了2.15%吡虫啉、0.05%茚虫威、0.3%氟虫腈和0.45%胺菊酯+0.05%氯氰菊酯等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4种饵剂处理两次施药后均可有效灭除红火蚁蚁巢及工蚁,第一次施药后7 d,以0.45%胺菊酯+0.05%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最高,达82.06%,2.15%吡虫啉防治效果最低,为56.4%;第二次施药后28 d, 0.05%茚虫威、0.3%氟虫腈和0.45%胺菊酯+0.05%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综上,0.05%茚虫威、0.3%氟虫腈、0.45%胺菊酯+0.05%氯氰菊酯可有效防治红火蚁,建议在生产中轮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连续2a对以一季稻+再生稻为种植模式的桂林市灌阳县稻田进行鼠密度和鼠种监测调查,结果发现,稻田害鼠自开春后4月开始活动频繁,在6—7月和9—10月分别出现2个高峰期和集中为害期;年鼠害中等局部大发生,且有上升发展趋势,其中2017年平均捕获率为4.00%,2018年平均捕获率为7.31%。稻田害鼠常见种类为黄毛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极少量为黄胸鼠。平均捕获率最高的是黄毛鼠,为58.17%,其次是褐家鼠,为36.88%,第三是黑线姬鼠为3.80%,最少的是黄胸鼠,为1.14%。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为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的主要虫害之一,为探究适用于广西兴安县水稻产区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控稻纵卷叶螟的不同放蜂试验处理,筛选出适宜兴安县的放蜂技术:每小区放蜂30点(即7点/667 m~2),每次放蜂1500头/点,连续放蜂3次,放蜂时间间隔5 d。螟黄赤眼蜂校正寄生率为43.18%~83.23%,保叶效果为75.12%~96.4%,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效,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桂林灵川县包心芥菜这一当地名优品种做大做强,同时改善传统栽培春四季豆收获后只种1茬芥菜、9月下旬以后大田闲置的低效模式,当地菜农总结出利用半年时间,合理安排茬口,单独苗床育苗,连续收获3茬包心芥菜的高效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光热资源利用率,又增加了菜农收入,并结合选择良种、遮阳防雨、培育壮苗、土壤消毒、精细整地、适时移栽、科学追肥、绿色植保、采后加工等技术措施,取得了包心芥菜的优质高产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4%虫螨腈·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作为甘蓝小菜蛾的轮换药剂或替换药剂,本试验采用14%虫螨腈·茚虫威SC对甘蓝小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虫螨腈·茚虫威SC用量30 ml/667m~2、40 ml/667m~2时,速效性和持效性良好,药后3 d,防效分别达到88.00%和90.52%,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90.85%和94.40%。14%虫螨腈·茚虫威SC可以用来防治甘蓝小菜蛾,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常用药剂替换或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柑橘红蜘蛛的高效低毒新杀螨剂,笔者应用螺虫乙酯、联苯肼酯,及其复配组合物螺虫乙酯·联苯肼酯3种药剂开展药效试验,探明不同药剂防治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较长,但速效性表现一般。在药后3d,复配组合物螺虫乙酯·联苯肼酯的防效与联苯肼酯相当,达到83.76%。在药后30d,螺虫乙酯·联苯肼酯防效与螺虫乙酯相当,达到82.54%。  相似文献   
10.
柑橘全爪螨是中国柑桔产区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其抗药性产生极为迅速,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新型杀螨剂推出使用3年~5年后,防效很快下降。乙唑螨腈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螨剂,与现有杀螨剂之间没有交互抗性,抗性风险较低,是比较理想的轮换杀螨剂。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该杀螨剂,延长其使用寿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柑橘螨害,确保柑橘优质高产,阐述了乙唑螨腈杀螨剂的科学防治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