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季切花乙烯受体ETR1 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乙烯受体基因ETR1 保守区设计引物, 分别以瓶插寿命差异显著的月季切花品种‘德克萨斯’和‘维亚蒂’为材料, 通过RT-PCR 从花瓣中扩增出了797 bp 的cDNA 片段, 它编码265 个氨基酸。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德克萨斯’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完全相同, 命名为pRT-ETR1。而‘维亚蒂’所获得的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差异, 同源性分别为85. 2 %和92. 1 % , 分别命名为pRV-ETR1-V4 和pRV-ETR1-V5。pRV2 ETR12V5 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德克萨斯’pRT2 ETR1 的同源性均达99 %以上; pRV-ETR1-V4 中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德克萨斯’pRT-ETR1 的同源性分别为85. 0 %和92. 5 %。上述插入片段与桃、苹果、天竺葵、拟南芥等植物的ETR1相应区域高度同源, 其氨基酸同源性均大于90 %。  相似文献   
2.
百合花发育相关MADS box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T-PCR的方法,从百合中克隆得到了3个接近全长的花发育相关MADS box基因片段 LfMADS1-3。其中LfMADS1和LfMADS3以往未见报道,分别与多种作物的AG、SEP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fMADS2与已发表的LMADS2对应区段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99%,推测可能是同一个基因。  相似文献   
3.
葡萄扇叶病毒的分离,鉴定,提纯及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植物芪类植保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评述了芪类植保素的研究状况 ,重点介绍了芪类化合物的分布、种类、理化特性、芪类植保素的生物合成、芪合酶基因及其表达调控、芪合酶蛋白、芪合酶基因转化植物及其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白菜再生培养基中适宜激素浓度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子叶盘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小白菜再生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及其浓度水平对外植体产生愈伤、不定芽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子叶盘的再生频率较下胚轴的高。较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B 2,4-D0.1mg/L AgNO35.0mg/L,诱导频率为28.3%,较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NSB 6-BA4.0mg/L IAA0.1mg/L AgNO35.0mg/L,诱导频率为94.1%,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B IAA0.15mg/L,生根率为95.0%。  相似文献   
6.
芪合酶基因转化小白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粒pBin438构建了含有NPTⅡ基因和葡萄芪合酶(RS)基因的芪合酶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EHA105/pBinRS。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RS基因导入纯合系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品种中,经Kan抗性筛选、PCR及RT-PCR检测,RS基因已整合到小白菜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共获得了7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7.
感染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小麦花叶病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山东省崂山地区获得的自然感病的小麦病叶进行了电镜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在早春时节小麦返青以后很快开始显示症状,沿叶脉出现短的褪绿色条纹,植株生长受阻,矮缩,黄化以至不能抽穗。该病毒粒子为细长的杆状,长度120~270nm,直径为18~20nm。值得注意的是在狭窄的胞质区可经常见到聚集的病毒颗粒,其中大部分病毒附着在膜结构上。当横切时病毒颗粒呈电子透明的空心,围绕这个空心周围是一个着色很深的直径约为10nm的核酸环,围绕这个核酸环周围是一个密度不大的蛋白外壳。病毒颗粒的聚集大多与很多弯曲的管状物的形成聚集相伴随着。也看到了完全由病毒颗粒所组成的晶体状聚集物。根据以上所述,该病原鉴定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葡萄扇叶病毒的分离、鉴定、提纯及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表现扇叶和叶肉褪绿斑驳症状的先锋、葡萄园皇后和北醇的杂交单株中分离到3个与国外扇叶病毒(GFV)DIL分离物相似的GFY-DIL类似物。它们在昆诺藜、苋色藜、千日红和菜豆上表现症状。提纯病毒颗粒为直径约30nm的球形颗粒。在免疫双扩散试验中均与扇叶病毒抗血清形成完全融合的沉淀线。免疫电镜下病毒颗粒受扇叶病毒抗血清的修饰。利用三种间接异种动物抗体双夹心法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S—ELISA)从感病的葡萄植株或组培苗叶片中检测了GF。间接异种动物抗休双夹心法能检测提纯GFV的最低浓度为1.6ng—8ng/ml。春季的芽和幼叶为合适的检测器官。  相似文献   
9.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葡萄扇叶病毒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白A抗体夹心和异种动物抗体夹心两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检测葡萄叶片和试管苗中的葡萄扇叶病毒,使试验程序简化,灵敏度与双抗体夹心ELISA直接法相当或较高。检测结果表明,经检测的103样品,其中田间品种扇叶病毒带毒率高达74.3%,热处理试管苗为5.6%,国外引进的脱毒品种(系)也有17.7%带毒。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升高对造礁石珊瑚的生存影响,于2020年5?9月期间,调查了三亚3个礁区(崖州湾、凤凰岛和西岛)的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测定了礁区中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及其共生虫黄藻的生理指标,并筛选了敏感生物标志物,用以评价悬浮物对普哥滨珊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崖州湾礁区的海水悬浮物月均质量浓度为13.7~19.4 mg·L?1,其含量显著高于凤凰岛(1.9~8.8 mg·L?1)和西岛(0.7~5.3 mg·L?1)。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悬浮物浓度与共生虫黄藻的密度(R = 0.27,P < 0.05)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R = 0.27,P < 0.05)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共生虫黄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普哥滨珊瑚可能通过共生虫黄藻密度和NOS活力的诱导及其GST活力的抑制来适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礁区环境。此外,本研究构建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具有崖州湾>凤凰岛>西岛的特征,与礁区悬浮物含量趋势相一致,提示IBR指数能够为珊瑚礁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