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修复是生态破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有效评价生态修复项目的效益情况,对分析生态修复项目成效以及量化生态修复对区域发展的外部效应有着重大意义。文中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视角,以江阴市滨江公园体系生态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公益性生态效益、项目成本三个评价层面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效益组成情况运用净现值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若仅维持原经济发展模式,其环境管制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且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2)处于城市的生态修复对周边地区的正外部性影响较大,环境的改善能够带动周边产业转型。3)生态修复项目具有较强公共性与社会性,公益性生态效益占比较大。该评价体系可为生态修复项目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为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综合评估退耕还林效益是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依据。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关中平原2000-2015年退耕还林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综合法,从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政策响应三方面定量分析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陕北和关中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走势基本一致,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从2008年开始效益值为正,2000—2005年效益值连年上升,2006年略微下降,之后效益增长显著。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分别为0.2669和0.2008。退耕成果逐渐显现,开始享受退耕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4.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趋势下,解决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与环境污染间协调问题,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陕西省2006-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TOBIT模型对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针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演变态势,在2006-2009年间呈现下降,于2010年后逐步上升,且各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呈缩小趋势。其中西安、延安、汉中能源生态效率达到1.0之上,且各投产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达到绿色发展状态。安康、渭南、商洛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不足0.6,各要素投入存在过量现象,对资源利用率较低;通过TOBIT回归分析表明陕西省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能源生态效率的提升,存在正相关性,能源消耗水平、产业结构与政府干预程度的提升不同程度的导致能源生态效率下降,呈现负相关性。以上研究为陕西省能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集0、1、2、3、4、5、6、10、14、18、22、26、30、34、38周龄健康中国黄羽鹌鹑的盲肠扁桃体,测量盲肠扁桃体的生长指标,观察盲肠扁桃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位于回肠、盲肠、直肠三者连接处的盲肠基部,盲肠扁桃体近盲肠的基底部分由于盲肠壁增厚、增宽,容易与其他部位分离,盲肠扁桃体在鹌鹑孵化时已存在,0~38周龄皆具备完整的外部形态,表面光滑且饱满;盲肠扁桃体的结构由内到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肠腺;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结构清楚的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肠绒毛,且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盲肠扁桃体质量、生长指数及左、右侧的长和宽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均为早期随着周龄的增加不断增长,后趋于平稳,绝对质量和生长指数均在6周龄达到最大,除22周龄右侧长径外,10~38周龄盲肠扁桃体生长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的发育在出生后逐渐发育,0~6周龄为快速发育期,在6周龄达到成熟,10~38周龄为成熟持续期。  相似文献   
6.
许丁上  叶明鑫 《上海蔬菜》2019,(5):65-66,85
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对胡萝卜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高氮高钾配方肥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胡萝卜产量,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充沛的土地资源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先天便利的条件。农村光伏项目为区域内生产生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低碳电能供应,对光伏电站建设企业、农民、村集体等参与主体产生了正向或负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研究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农村光伏项目对参与主体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给出了电能、建设收益等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以及节能减排、水土流失等环境价值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参与主体之间的收益和支出关系,提出主体利益平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优化方案。选取炎陵县农村光伏项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020—2022年期间,未采取生态补偿优化方案时,农民承担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无法得到补偿,随着光伏组件功率衰减,农民群体获得的并网发电收入由66.29万元下降至61.99万元,低收入农民占比率由52.72%上升至76.09%;采用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化策略后,农民群体获得的总收入由88.28万元提升至97.36万元,低收入农民占比率保持为0,同时,光伏电站建设企业、村集体的总收益均为正,生态补偿机制并未损害任何参与主体的经济收益。案例研究表明,生态补偿优化策略在保障所有参与主体适当盈利、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低收入农民全部脱低,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