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7年-2018年在安徽省庐江、东至县茶园种植区发现一种茶树新病害——梢枯病,发病症状表现为顶芽枯死,嫩叶叶柄变褐,叶片枯萎.为明确庐江、东至县茶树梢枯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细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细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茶...  相似文献   
2.
茶树链格孢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园叶病的流行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从安徽、福建和湖北省茶区的9个茶树品种上采集代表性茶叶斑病叶,该病害的发病症状与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茶炭疽病相似。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叶片组织分离获得26株菌落形态一致的真菌分离物,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各菌株分生孢子的产生方式和形态特征相似。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选取2株来自安徽庐江和宣城地区的代表性菌株(EC-6和XBC1-3)进行多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性菌株EC-6和XBC1-3的ITS、gpd、tef-1a基因序列分别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参考菌株CBS 107.27的序列(KP124300, KP124157, KP125075)相似性为100%、99%和100%,结合菌株形态学观察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实交链格孢是引起该茶树叶斑病的致病菌。这是在安徽茶区首次发现由致病性链格孢引起茶树叶斑病。  相似文献   
3.
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12个省份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分离病原菌,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不同茶区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57株菌株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根据其在PDA上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特征可划分为5种类型。选取2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多位点(ITS、TUB2、ACT、CAL、CHS-1和GAPDH)的序列和聚类分析,发现测试菌株均属于胶孢炭疽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omplex),包括7株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8株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3株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3株隐秘炭疽菌(C.aenigma),其中山茶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在调查茶区的炭疽病叶中分离频率较高。采用刺伤接种法将测试菌株接种于‘舒茶早’离体枝条的叶片,结果显示21个代表性菌株中17株能够侵染‘舒茶早’叶片并使其发病,但不同菌种表现出致病性差异,其中山茶炭疽菌表现出强致病力,同时发现同种病原菌不同菌株间也存在致病力差异。此外,在河南茶区首次发现由果生炭疽菌引起茶树炭疽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