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据1981~1983年9个哈密瓜生产基地根颈部病害的病原成份调查表明,哈密瓜疫病的优势种为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为澄清在新疆掘氏疫霉的寄主范围,1989~1990年用1981年采自鄯善县哈密瓜上分离的单孢(Phy-6)菌株,在温室平均温度25~28℃条件下对5科25种自然根颈感病的栽培作物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菌是葫芦科大多数作物的重要致病菌,并可侵染棉花和红花;在有伤口条件下可以侵染南瓜、西葫芦和茄株;对苦瓜、丝瓜,豆科作物的豇豆、四季豆、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蕃茄、辣椒、烟草、马铃薯、蔷薇科草莓(植株)等均不能致病。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指出,红花锈菌冬孢子地下的侵染期约为播种以后的8—10天。种苗黄芽期内为感病盛期,子叶期虽仍可使幼茎感染致病,但菌原的侵袭力明显削弱。当红花达1—2片真叶时,终止侵染,已进入到免疫的抗性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录了近几年调研的新疆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对每一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分布及危害程度均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988年发生在伊犁地区我国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小麦褐色叶枯病。根据症状观察及病原菌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诱感伊犁地区小麦叶枯病类的Septoria属真菌的优势“种”,小麦褐色叶枯病的病原菌为Leptosphaeria avenaria Weber f.sp.triticea T.Johnson;其无性世代为septoria avenae Frank f.sp.triticea T.Johnson.该病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密瓜蔓枯病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哈密瓜蔓桔病两种症状类型。自然寄主主要是哈密瓜,1996年偶见轻微侵染西葫芦及籽西瓜。人工接种可侵染梨瓜及西瓜等葫芦科作物,惟对哈密瓜致病性强,对其它瓜类则弱。哈密瓜苗及田间成株接种试验表明,地面任何组织无论有伤或无伤都能侵染。该病主要借灌溉与风雨传播,病健蔓靠接也是一种传病方式。根据菌原形态及寄主范围等特点,明确本菌无性阶段为瓜壳单隔孢菌Ascochy-ts cucumis Fautr.et Roum.有性阶段为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melonis (Pass) Chiu et J.C.Walker.防治研究表明.发病初期和以后每隔8-10天连续2-3次喷洒利克菌或拌种双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大蒜在新疆栽培历久悠久,产高质优,产品除供国内消费外,还远销海外.但近十年北疆植蒜区大蒜锈病严重,大蒜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为此,1985年我们进行了大蒜锈病的防治试验.试验设在乌鲁木齐县永丰乡二队一户蒜农的大蒜地,供试药剂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500,800倍液,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氨基苯磺酸钠330,200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是红花柄锈菌冬孢子生活力及其寿命期初步检验结果的报道.结果指出,在干燥环境条件下,贮存在跨年度至翌年春播期间的冬孢子生活力呈现最旺盛的势头,萌发率较之年前冬孢子的萌发力提高达3.6倍还强;但继续贮放480 d后检查,冬孢子生活力呈现明显的滑坡,萌发率已不足1;,又继续贮放到700 d和以后检查,冬孢子的萌发力已为0,看出了红花柄锈菌尽管生存在有利越冬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期最长也不超过两年.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2日,笔者在乌鲁木齐县安宁渠花卉大棚的病害调查时,发现了那里栽培的月季鲜切花品种红衣主教和沙沙90的叶片大量因感病黄化、凋萎,致使蓓蕾锭花量锐减,也影响到花型为之瘦小,极大地引起了花卉种植者们对此病的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协助其防治解决.经诊断,确认大棚月季花叶片黄化枯萎的主要原因系由一种锈病菌的侵染为害所致.月季花叶锈病在我国发生尚少见有过报道,新疆也属首次发现.因此,特对该病为害的症状及病原作了详细的记载和病原菌研究鉴定,并对本病药剂防除的试验结果也一并进行了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