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福寿螺是广东的主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对本土生物数量种类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省福寿螺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养殖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福寿螺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的主因为盲目扩大养殖,强大的繁殖能力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水体转移、爬越围墙铁丝网则是其快速入侵其他地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手段,通过无结构访谈及参与式深度观察,综合社会学相关理论,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小刘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围绕民间信仰与村民生活的相互影响之主题,阐述中原贫困地区乡村村民的民间信仰及信仰仪式的变迁,以及变迁过程中村民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民间信仰对村民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乡村民间信仰是一种维护农村生活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与蒋经国的"赣南新政"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产物。《南赣乡约》在王阳明"心学"思想指导下推行,有效地改善了南赣地区的乡村民风及社会治安;效仿王阳明《南赣乡约》,并带有"苏俄烙印"的"赣南新政",也为抗战时期赣南地区创造了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从乡村治理角度,对《南赣乡约》和"赣南新政"进行跨时域的比较,寻求其对当今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中心,对珠三角"代耕农"群体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其生存与发展状况。"代耕农"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收入支出、代耕规模等都没有太大差别。其居住环境、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情况更是极度相似。"代耕农"群体极具共性,但仍存在差异。这个群体内部正为适应代耕环境的变化而慢慢发生转变,其分布区域也在发生变化。从经济发达向经济较落后地区流转,是"代耕农"群体迁移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广东并在1984年开始推广养殖,后因过度养殖、管理不善及食味不佳等原因被弃养;由于缺乏天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暴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福寿螺在广东地区泛滥成灾,已对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成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运用环境社会学的受害结构论,对广东福寿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与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业流动人口涌进城市,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代耕农"。在转型社会阶层分化的语境下,具有农业流动人口与女性流动人口双重身份的女性"代耕农",其被边缘化及权利被忽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她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已影响到流入地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广东惠州“代耕农”群体的社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离乡不离土"且"耕者无其田",其发展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代耕农"为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却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其生存状况与利益诉求值得社会各界关注。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中心,对珠三角"代耕农"群体进行社会调查,呈现其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