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环境污染能够影响养殖贝类的免疫能力,是导致贝类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了大连周边4个海区污染物对采集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毒性影响。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对蛤仔的免疫和生理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皮口海区,血细胞总数、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和血淋巴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而蛤仔的脂质氧化水平则较低;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黑石礁海区,蛤仔血淋巴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在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庄河海区,蛤仔表现出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
首次建立并优化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S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17对引物组合对经过连续选育的白蛤、橙蛤和墨蛤3个菲律宾蛤仔品系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系蛤仔共扩增出510个位点,白蛤品系的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墨蛤和橙蛤品系(P<0.05);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00 1 ~0.644 8,平均为0.046 7,表明有4.67%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95.33%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基因流(Nm)为0.275 4~2000,平均每个位点的Nm为10.202 7;白蛤和墨蛤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28 2),白蛤和橙蛤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039 6).研究结果表明,白蛤、橙蛤和墨蛤3个蛤仔品系间有很强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程度较弱,提示蛤仔品种的人工选育工作需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菲律宾蛤仔在盐度骤降条件下的生理学反应及组织结构变化。本研究以盐度35‰培育的蛤仔为对照,研究了盐度骤降至25‰和15‰条件下2、6、12、24、36、48、60 h时蛤仔血淋巴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0 h内,对照组蛤仔3种抗氧化酶活力均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相对来说,盐度25‰和15‰组蛤仔SOD和GSH-PX呈现出“显著升高-显著下降-逐步恢复”的趋势。其中盐度为25‰时,蛤仔SOD酶活力在48 h内持续显著升高,之后下降;盐度15‰时蛤仔在最初的12 h内SOD酶活力显著升高,之后显著下降;GSH-PX酶活力在2个低盐度组蛤仔中升高和降低持续的时间相当;2个低盐组蛤仔CAT酶活力在6 h时出现小幅升高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3种抗氧化酶活力在实验结束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说明3种抗氧化酶在盐度变化条件下会呈现规律性变化,但蛤仔适应和调整能力较强。对各盐度处理组蛤仔每天取样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仅盐度15‰组蛤仔在处理6天时出现较明显变化,体现在:鳃丝排列不规则、鳃丝间连接被破坏、鳃表面无法形成褶皱;肝胰腺细胞细胞质不饱满、腺泡腔扩大出现了部分细胞解体的现象;水管和外套膜的主要变化体现在褶皱降低或减少、上皮细胞高度降低、黏液细胞增多。该研究结果为蛤仔适应盐度骤变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技术,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银川平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和基本水化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各水体δ~(18)O、δD值基本分布在当地降水线和黄河水δD-δ~(18)O关系线下方,由于湖水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与其他各地表水相比同位素组成明显偏正,但其氘盈余(负值)远低于全球降水线;同位素特征显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接受黄河水补给,其中河水、渠水和部分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十分密切;研究区地下水δ~(17)O-δ~(18)O拟合线[ln(δ~(17)O+1)=0.524ln(δ~(18)O+1)+0.000 94]和全球降水线[ln(δ~(17)O+1)=0.528ln(δ~(18)O+1)+0.000 33]相近,但~(17)O盈余大于海水;银川平原各水体均呈碱性,水体的化学类型主要有HCO_3-Na、HCO_3-Ca·Mg,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Gibbs图显示各水体离子组成主要与岩石风化、蒸发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5.
明代边墙修筑时毛乌素沙地范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明代毛乌素沙地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时毛乌素沙地边墙一带已经处于沙地之中,其环境为沙地、湖滩交错组成,沙漠早在边墙修筑之初就远在边墙的南面。边墙的修建虽说"草茂之地,筑之于内,使虏绝牧;沙碛之地,筑之于外",这只能代表一种景观的差异,与现今所定义的沙地概念不符,不能用来作为沙地与非沙地的分界线。但当时边墙附近植被盖度应好于现在,多为固定沙丘或者平沙地。  相似文献   
6.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形态是湖泊研究的基础,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却缺乏湖泊形态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超声波测深仪与RTK-GPS测量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巴丹吉林沙漠10个面积较大的湖泊进行了深度测量,得到了完整的湖泊形态数据。其中湖泊规模方面,布尔德以最大的湖泊面积与最小的湖泊最大深度区别于其余湖泊;湖泊形态方面,10个湖泊整体具有干旱区湖泊独有的浅水平底湖泊的特征。由于内生钙华与深处流动性沙漠的原因,利用湖泊周边地形估算湖泊容积的方法对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并不适用。为此,利用测量数据,提出了估算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容积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渭河源区1970-2006年梯田开发对水文产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源区自70年代以来持续进行大规模梯田建设,该文对土地覆盖变化、降水条件和梯田面积变化3个因素进行分析,从年、最丰3个月(7-9月)、最枯3个月(12月至次年2月)3个不同时段探讨研究区产流效率持续递减的根本原因.基于流域降水-产流-梯田面积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显著的统计回归关系,建立了基于降水和梯田面积两种因素的产流统计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梯田开发是造成渭河源区产流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并且随着梯田面积的增加对枯水期产流影响最为剧烈、对丰水期产流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土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