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均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PA2101和PG3402。盆栽促生试验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能协调地改善烟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烟草根系发育,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草的株高、叶面积、株鲜重、根鲜重、叶片数和根长,提高了烟草的根冠比和根活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0.11%和62.67%,均高于其对照药剂;菌株PG3402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分别为60.92%和60.00%,与对照药剂相当。抗性标记菌株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在接种后第29 d能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内,在烟草茎和叶内也能长时间存在,表明两菌株能够良好定殖。16S rDNA序列、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分析表明,菌株PA2101为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菌株PG3402为格拉纳达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granadensis。综上所述,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并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是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18BS-12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陕西、甘肃和河南省的51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番茄灰霉菌的拮抗生防菌株,并研究其防治效果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分别以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及其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显著的菌株,测定其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533株细菌菌株,其中18BS-12的抑菌活性最好,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82.37%和75.61%。对菌株18BS-12发酵培养基(NA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牛肉膏1.5%,FeSO40.015%。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mL培养基中,初始pH 7.0,温度32℃,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d。菌株18BS-12的发酵滤液活性物质在高温、碱性条件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的分析比对,初步将其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结论】菌株18BS-12是1株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6.
生防细菌PA2101和PG3402抑菌和促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在烟草生产上具有较大生防潜力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A2101和格拉纳达假单胞杆菌PG3402为对象,测定了这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及促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根腐病、烟草赤星病、小麦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和地黄轮纹病等多种作物常见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2株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能使烟草疫霉和根串珠霉菌丝生长畸形、抑制根串珠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菌株PA2101和PG3402产生对2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抑菌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均能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胞外酶,PA2101还能分泌几丁质酶。另外,2株菌株能合成抑菌活性物质氢氰酸(HCN)。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菌株PA2101和PG3402均包含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合成基因,PG3402还含有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al,DAPG)合成基因。促生物质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均可产生嗜铁素和生长素(IAA),且具备溶磷特性。综上所述,菌株PA2101和PG3402抑菌谱较广,产生多种抑菌和促生物质,含有合成PCA和DAPG的基因,可用于烟草病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出芽短梗霉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从苹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对苹果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酵母菌株2SP,该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45%,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0.0%,而过滤上清液和离心灭菌上清液对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差,表明营养和空间竞争可能是该酵母菌抑制灰霉病发展的主要机制。该酵母菌在苹果伤口接种后置于4℃低温条件下,30 d后仍能存活,且酵母菌的数量高于起始值。通过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将该酵母菌株初步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良好的细菌TD-7。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对其发酵滤液抑菌机理、最优发酵条件、最优发酵培养液组分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菌株TD-7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5%以上。皿内酶分泌试验发现,该菌可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未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条件为在250 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75 mL培养液中,初始pH 8.0,温度32~36℃,转速200 r/min,发酵5 d。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KH2PO4 0.05%。经摇床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液组分优化,菌株TD-7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提高了26.39%。该菌的发酵液对温室盆栽及田间大棚中的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1%和87.70%。滤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D-7发酵滤液中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pH适应范围(pH 4.0~9.0),在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有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接种至pH 7.0的75~125 mL优化后的培养液中,在25℃~27℃的恒温摇床上培养5 d时,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及其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拜赖青霉47M-1是具备良好防治效果的潜力生防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为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菌剂生产和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芝麻棒孢叶斑病是芝麻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着芝麻的产量和品质。为确定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制定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2017-2019年对黄淮芝麻主产区平舆县的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并测定了1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芝麻棒孢叶斑病的发生初期为现蕾期-初花期,病情发展的转折期为初花期-盛花初期(黄淮产区为7月20日-31日,此时田间发病率小于3%或病情指数小于1)。16种供试杀菌剂中己唑醇、咪鲜胺、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噻呋酰胺和咯菌腈对芝麻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1.5734×10-4、0.1248、0.7128、1.3922、2.0014、2.7323、5.4327、6.1285 mg/L;噻呋酰胺、己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田间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7.19%、65.86%、61.17%、60.87%、61.83%,增产率分别为38.96%、36.86%、39.72%、34.96%、38.56%;苯醚甲环唑、己唑醇、嘧菌酯和戊唑醇施药2次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最佳。综合研究结果,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初花期-盛花初期(黄淮产区7月20日-31日),或在田间发病率达到3%或病情指数达到1之前进行防治,建议选择噻呋酰胺、己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同一杀菌剂连续施用次数不超过2次,施药间隔10 d。为减少农药残留和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耐)药性,不同药剂可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