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利用聚乳酸接枝马来酸酐来改善玉米蛋白/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玉米蛋白/PLA与玉米蛋白/MPLA的对比分析,得出:接枝马来酸酐后,降低了聚乳酸分子量的降解速率,改善了玉米蛋白与PLA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了Tg温度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农业部和苏联渔业部1989年1月中苏渔业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精神,以我局副局长王长庚同志为团长的江苏省水产代表团一行五人,就内陆水域渔业合作问题,于1989年5月22日至6月1日赴苏联进行了考察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巴盟的苹果梨生产基地,果实“黑疤病”发生严重。经研究,明确系由奇异叶刺瘿螨和内蒙上三脊瘿螨所致,其中前一种为国内新记录种,后一种为新种。查明2种瘿螨均以若螨在果台上、叶蝉为害的枝条伤痕处、死芽及小鳞片内越冬。越冬螨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6~8月为盛发期,造成果实“黑疤”。春季梨树芽膨大期,树上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可取得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利用六面体封闭式鱼种网箱,于1979年12月13日~1980年5月7日,进行了冰下网箱越冬鱼种的试验。6个网箱(总面积为192平方米),共越冬鲢、鳙、草鱼种48,000尾,平均成活率22%,最高成活率为39.6%。根据试验,我们认为,越冬网箱面积在28~66米~2比较合适。网箱架设地点选择背风向阳,水面宽敞,冰面上车辆来往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地区 ,苹果梨的枝条上发生一种“干疤病”,据调查巴彦淖尔盟苹果梨生产基地发病株率平均为 30 .9%。经 4年调查研究 ,明确了该病的症状演变过程 ,探明该病是由苹果茎沟病毒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建议立即开展苹果梨脱毒技术研究 ,培育出无病毒的苹果梨苗木 ,以防止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不用降温设施和特殊的条件下培养强壮的基础苗 ,我们经过三年来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易操作的培养方法。1 前期试管培养在 4月中旬繁苗结束后 ,开始着手基础苗的整理和保存 ,具体方法是将MS培养基装入试管溶积的一半 ,用封口膜封口后灭菌 ,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放入一节脱毒苗切断 ,此后进入培养阶段。培养关键要点是 ,把试管平放在培养架上 ,以接收散射光为主 ,避免长时间的直射光。试管底部要朝向光源 ,在向光性的作用下 ,使切段生长点逐步伸入到培养基内长成小苗 ,当小苗长到试管底部时 ,再调整一下试管 ,让试管口朝向…  相似文献   
7.
十年改革开放,使江苏省水产业得了蓬勃发展,成绩巨大,面貌巨变。一是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二是调整了渔业结构;发展成为门类齐全;渔工商配套的独立产业;4.开发建设了商品鱼虾养殖基地和远洋渔业基地;5.迅速发展了创汇渔业;6.解决了长期吃鱼难的问题。本文作者全面概述江苏省水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提出了近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前言大豆病害种类较多,危害严重,如霜霉、灰斑和细菌性斑点病,可使植株早期落叶,瘪荚增加,含油量减少,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虽然当前重视单抗育种,但是还会导致各种病害的恶性循环。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由于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更严重地引起病菌生理小种的改变,使抗药力增强,不能减轻病害。可见进行兼抗、多抗鉴定以及抗源筛选与创新,为培育多抗优良新品种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林业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盆地周边山区水源涵养林及盆地内林业生态建设对策,为盆地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和乙虫腈等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性相关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以及靶标位点突变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性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调控路径、抗性新基因的鉴定及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不明确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抗性基因功能;可将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用于鉴定新抗性基因及抗性调控基因,以探明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应深入至蛋白组学水平探讨抗性机制;需开发配套的高效田间施药技术,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