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GC-MS/MS法测定草莓中吡唑醚菌酯 残留量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测定草莓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 〖JP+1〗通过探究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评估吡唑醚菌酯的膳食风险?样品经1.0%甲酸乙腈提取, Cleanert MAS-Q净化管净化, DB-5 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 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吡唑醚菌酯在质量浓度为0.001~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 8), 在0.02~2.0 mg/kg添加水平下, 草莓中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6.8%~101.4%, 相对标准偏差为1.8%~3.3%?定量限为0.020 mg/kg?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其消解半衰期在2.2~3.0 d?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末次施药5 d后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 NEDI)为1.34 mg, 占日允许摄入量的70.9%, 我国居民对吡唑醚菌酯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乙酰甲胺磷及有毒代谢产物甲胺磷在辣椒酱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因子,从而优化辣椒酱的加工过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分别检测辣椒酱加工中清洗、自然发酵和灭菌3个步骤中2种农药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流动水冲洗后,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71和0.58;自然发酵过程中,经发酵微生物作用,有部分乙酰甲胺磷降解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68和1.17;灭菌过程对2种农药残留量的变化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辣椒酱的品质和农药残留两方面因素,建议尽量适当延长辣椒的清洗时间,在不影响辣椒酱品质的前提下,发酵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剂,加强对2种农药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QuEChERS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氟唑菌酰胺在水稻糙米、水稻壳、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石墨化炭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添加浓度为0.1、0.5和1mg/kg时,氟唑菌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糙米、稻壳和稻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7%~111.7%,变异系数为1.6%~13.0%,氟唑菌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糙米、稻壳和稻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LOQs分别是18.89、2.85、10.27、30.21和3.21μg/kg。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安徽、广西和北京三地的水稻植株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3.8和9.9d,表明氟唑菌酰胺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唑草酮在小麦中的残留动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唑草酮在小麦植株与麦粒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唑草酮在小麦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02.2%,变异系数为3.0%~6.5%;在麦粒中平均回收率为88.3%~90.6%,变异系数为2.8%~8.9%.动态结果表明:在小麦上使用唑草酮后,利用该方法检测唑草酮在山东和河南两地小麦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0 d和3.67 d;收获期唑草酮在麦粒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