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探索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将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167,F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Gi)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Berch,Gv)3种AM真菌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分别接种至花生和番茄上,通过测定AM真菌的侵染定殖和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指标分析AM真菌与甜菜夜蛾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植株后,Fm、Gv和Gi的侵染率和泡囊数均有增加,侵染率分别是未取食的1.15、1.10和1.11倍,而Fm的泡囊数增加最显著,是未取食的1.27倍。在菌根番茄植株上,Fm和Gv的侵染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24倍和1.94倍,Fm、Gv和Gi的泡囊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50、1.98和1.42倍。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和菌根番茄植株后,幼虫存活率下降,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Fm对其影响最显著,甜菜夜蛾在花生上的存活率、幼虫历期和蛹期分别为26.67%、26.78 d和10.67 d,在番茄上分别为35.52%、24.33 d和10.39 d,与取食非菌根植株处理差异显著。表明甜菜夜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M真菌的侵染和定殖,而AM真菌能抑制甜菜夜蛾的生长和发育,但其影响因AM真菌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溶损失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等量氮素条件下,加入有机肥(O)、双氰胺(UB)和生物炭(UB)较尿素(U)相比对土壤淋溶液及不同土层体积、pH值、电导率、硝态氮及铵态氮浓度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加尿素相比,添加有机肥和生物炭能显著降低淋溶液体积,降低幅度分别达8.0%,7.26%;各处理对淋溶液pH值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加入生物炭会显著提高淋溶液的电导率,是尿素处理的4.87倍;加入有机肥、双氰胺(DCD)及生物炭与尿素相比,可明显降低淋溶液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降低18.78%,25.65%,81.54%,降幅大小为生物炭DCD有机肥。添加有机肥,DCD及生物炭较尿素相比,有机肥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淋溶液中的铵态氮含量,降低幅度达67.84%,而DCD及生物炭则增加了铵态氮的累积量,分别上升23.86%,42.88%。各土层中生物炭处理的氮素含量最高,0~20,20~40,40~60 cm分别是尿素处理的2.85倍、6.37倍、1.63倍。以上结果表明,从减少氮素淋失的角度考虑,添加生物炭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利用生物炭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水肥生产率、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养分盈余情况,研究减量水肥组合对西葫芦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施肥、灌溉量与施加生物炭措施未造成西葫芦减产,且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灌溉水生产率,对西葫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西葫芦、根系及茎叶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减肥减水对于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CaCl_2-P含量基本没有显著影响,而施加生物炭能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减水与施加生物碳处理对土壤氮素、磷素盈余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减轻土壤养分淋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磷素淋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土壤本身磷含量无法满足作物需求,使得磷肥投入成为保障作物高产的必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农民追求高产而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磷素积累、淋溶现象突出,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对地下水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根据近年来土壤磷素积累、淋溶迁移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从施肥数量、肥料种类及施肥制度阐述了施肥对设施菜地磷素淋溶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灌溉水平、土壤结构和质地以及耕作制度、种植年限等其他因素对磷素淋溶的影响,可为减少土壤中磷素的淋溶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施用磷肥,减少农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通过室内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山西省境内太原市小店区、运城市永济市、长治市长子县3个地区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并在初始外源磷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研究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量及解吸量均随初始外源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解吸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拟合参数最大吸附量(Q_(max))、表面吸附系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最大值均出现于长子县褐土。小店区、永济市、长子县0~20 cm土层Q_(max)值分别为740.74,781.25,787.40 mg/kg;20~40 cm土层Q_(max)值分别为757.58,793.65,806.45 mg/kg;40~60 cm土层Q_(max)值分别为769.23,806.45,813.01 mg/kg。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等温吸附结果均可与准二级动力学很好地拟合;吸附平衡时土壤对磷的吸附量qe最大值出现于长治市长子县褐土40~60 cm土层土壤,最小值出现于太原市小店区褐土0~20 cm土层土壤;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于永济市40~60,0~20 cm土层土壤。由此可知,长子县褐土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小店区褐土对磷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合理使用磷肥,减少土壤磷素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6.
减水减肥条件下温室黄瓜产量、养分吸收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不同水、肥条件下进行了黄瓜种植试验,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黄瓜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氮肥偏生产力、灌溉水生产率状况及养分盈余量,探究减少肥料施用量及灌溉量对黄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未造成黄瓜减产;当施肥量相同时,常规灌溉较漫灌能保持黄瓜产量;当灌水量相同时,减少施肥量未造成减产,减水、减肥不会对黄瓜养分含量产生影响。此外,减少水肥用量还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灌溉水生产率。因此,与农民习惯水肥管理条件相比,减水减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养分吸收等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