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作物品种资源国外引种及入境后隔离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系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交流归口主管单位。受农业部委托,承担全国农作物科研及教学用小量引种的归口管理工作。1.种质资源来源及入境后试种安排情况水稻:1980~1988年共引种10382份,其中国际水稻所8940份,日本874份,上沃尔特90份,古巴69份,同时引种数在50份以下的有20多个国家。籼稻在浙江中国水稻所进行隔离试种,粳稻在  相似文献   
2.
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ain virus,BB-SV)属豇豆花叶病毒组,粒体为等轴多面体,直径25—28nm;自然发生于蚕豆(Vicia faba)、小扁豆(Lens esculenta)、豌豆(Pisum satium)和车轴草属(Trifolium spp.);人工接种侵染4科21属50种植物,其中豆科有17属36种,传毒介体为豆长喙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根瘤象(Sitona tineatus)等4种象甲,以前者为最主要;病株花粉可通过授粉将病毒传至健株种子;远距离则通过种子传毒,种传寄主有  相似文献   
3.
蚕豆染色病毒(Broadbean stain virus—BB SV)系豇豆花叶病毒组成员,病毒粒体直径约25~28nm。1965年Lloyd等首次在英国的蚕豆上发现并描述了这种病毒。病株表现叶片褪绿斑驳和花叶,外种皮呈坏死色斑。BBSV的寄主仅限于豆科植物,易种传和花粉传,种传率约10%,其传毒介体有豆长吻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根瘤象(Sitonalincatus)。现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意大利、叙利亚、黎巴嫩、苏丹、摩洛哥、埃及和突尼斯等欧洲和西亚北非国家,已成为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4.
1990年山西生物所种植已封存6年的引进蚕豆资源。田间调查发现蚕豆染色病毒病株,拔除并焚毁病株后,试验地收获的全部种子送国家农作物引种隔离检疫基地进行隔离检疫。经隔离检疫期的生长检验、指标植物接种,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电镜观察,淘汰病劣株,选留健株,采收健康种子,完成了蚕豆资源的隔离检疫全过程,挽回了引进蚕豆资源因携带检疫危险性病害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水稻白叶枯细菌噬菌体在胨蔗糖(PBS)平板培养基上其溶菌斑有两种类型:Ⅰ型为大斑型PK,直径范围约4毫米;Ⅱ型为小斑型(PSS)直径约1毫米。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结果:两者均呈蝌蚪形,具六角形头部,但小斑型PSS为收缩性短尾,大斑型PK为非收缩性的长尾。Ⅰ型PK头部大小为60×59nm,尾部为133×12nm;Ⅱ型PSS头部为70×59nm,尾部短为95×16nm。研究比较了两种噬菌体抗血清,大斑型抗血清K值为14,小班型K值为300。通过溶斑大小、电镜形态和血清学交叉反应测定的结果,认为北京地区水稻白叶枯细菌的噬菌体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