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1.
海南省温郁金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郁金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的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小点,病斑外面环绕一层黄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联合造成叶片卷缩和枯死,2016年我们从海南省的温郁金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本,经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多基因谱系分析方法,确定其病原菌为郁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urcumae(Syd.)E.J.ButlerBisby。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温郁金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适宜p H范围为5~7,适宜培养基为燕麦和玉米培养基;持续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菌核形成;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蔗糖和硝酸钠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菌丝和菌核致死温度分别为50℃和55℃。烯唑醇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412 mg/L;其次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而代森锌和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差,不适合用于防治温郁金白绢病。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樊  徐刚  仇芳  郑妃庆  郑丽  谢昌平 《植物保护》2019,45(4):137-142
红皮深红肉火龙果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花瓣、鳞片和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琼脂平板稀释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病原鉴定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15~37℃范围内均能生长,低于10℃不能生长,最适温度32℃;最适pH 5.0~6.0;连续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