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58篇
综合类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沼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沼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为施用沼肥比不施肥增产88.24%,比等养分的化肥增产7.87%,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糖酸比,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9.03%、23.69%、13.28%,比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2.26%、15.37%、28.49%,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试前本底养分相比分别增加了12.70%、9.52%、7.50%、4.33%、74.77%、17.58%。  相似文献   
2.
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生态退耕布局和规模的准则和依据。针对目前生态退耕规划仅从改善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出发,而忽视生态退耕对区域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影响的情况,该文以河北省为例,根据整体性、综合协调、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下辖11个行政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生态退耕区域评价;应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确定生态退耕规模。根据评价单元各因素和综合得分情况,河北省可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生态退耕区。预计到2020年河北省生态退耕总规模约为61.09×104 hm2。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平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及其整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方向,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迁移合并实践,该文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农村居民点自身发展条件和邻近居民点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2个角度,构建了以斑块为单元符合平原区特点的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了各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值;利用引力模型确定了整理单元,总结出农村居民点间的4种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即串联型、并联型、聚合型、双核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场强模型和引力模型将河北省曲周县242个主要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规模控制型和迁移合并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布局优化调控建议。研究结果符合曲周县实际情况,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对黄淮海平原其他农区的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与布局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县域灌区灌溉管理质量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公益性、可经营性、垄断性、政策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用水,尤其是平原区地下水灌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此,针对平原区灌溉管理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选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等9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灌溉管理质量和措施的方法。并以黄淮海平原的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指标和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县域灌区管理质量;从1980年以来,曲周县各乡镇灌溉管理质量越来越好;曲周镇的管理措施比其它乡镇更加得力。最后,分析了管理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业发展需要以科技为动力,因而加强对科技要素配置的管理,完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对区域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宏观角度看,需要确立区域农业发展中的科技目标、组织区域农业发展的科技力量和稳定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从微观的角度看,需要完善科技立项、科技攻关过程、科技经费、目标考核等管理环节。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区域农业发展的科技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必然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中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略与对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模型,对曲周县域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间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水平低下,与生态环境效益相比,其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库兹尼茨曲线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即沿着库兹尼茨曲线中的NSFYPW轨迹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大兴区14个乡镇的区位效应入手,分析小城镇体系(重点为卫星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区位理论,运用系统模型方法,将区位因素定量化,建立了区位优势度模型(包括经济吸引度模型和空间聚集度模型)和区位适宜度模型,对大兴区小城镇体系的区位状况进行分析并划分区位优势度等级,分析其区位适宜状况,判断其适宜度类型。研究结果证明该区位分析模型合理;黄村镇具有二级区位优势度,归于良好区位适宜类型,属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卫星城;亦庄镇具备一级区位优势度,归于基本适宜类型,属于特色卫星城。从而得出结论:区位模型可以对小城镇体系的区位优势和适宜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卫星城和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提供发展定位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适应ARMA模型的区域农业总产值构成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噪声的存在并随时间累积,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该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将模型状态划分为无噪声的迭代模型和有噪声的观察模型,并根据迭代模型的特点,详细推导并完整给出了它的迭代求解公式,以便使其可以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同时研究1985~2001年黄淮海平原农业、牧业与渔业产值预测模型,得到较理想的预测结果.并用所建模型对2001年产值进行外延预测,以期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