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江汉平原水稻灌浆前期独特的高温气候条件(持续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是造成稻米品质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优质粳稻在江汉平原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对高温胁迫下优质粳稻的冠层分层监测,明确其灌浆前期遇高温胁迫后所表现出的微气象特征,为其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粳稻鄂晚17为材料,分析4月30日(高温模式)和6月5日(适温模式)两个播期下的产量及品质差异,同时采用水稻冠层微气象测定仪MINCER(micro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for the near-canopy environment of rice)对冠层内微气象参数进行测定,探讨2种温度模式下优质粳稻灌浆前期不同冠层层次(4个层次,分别为H1、H2、H3和H4)微气象特征(温度、湿度和光照)及其与粳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与适温模式相比,高温下供试品种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显著下降,而加工品质基本无显著变化。适温和高温模式下,白天H1、H2和H<...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理念,尤其是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文艺体系,比如中国民族器乐艺术、音乐文化、茶艺文化等等,都是我国文化体系中,极具传承价值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内涵及特点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艺文化的特点,通过阐述茶艺文化与音乐文化的关系,以天津对外音乐文化为融入点,探究中国民族器乐作品在茶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西藏设施辣椒根腐病病原,从西藏采集典型根腐病标本,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9个真菌分离物,经柯赫氏法则确定2株真菌可引起西藏设施辣椒根腐病,其中2号菌株在分离菌落中出现频率为43.6%,为优势菌株。对其进行孢子形态鉴定、通用ITS序列及镰孢菌专用引物tef1-a和cbh-c序列扩增分析将其鉴定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基施锌肥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采用田间试验,通过基施不同浓度锌肥,对8个水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各4个)的分蘖动态、实际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锌肥会显著降低杂交稻的产量,但是中低浓度锌肥处理能够提升常规稻的产量。施用适量的锌肥能够显著降低常规稻的分蘖速率及无效分蘖数,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植株初始分蘖数和分蘖成穗数,以提升稻米产量。但对于杂交稻无太大影响。此外,通过试验还发现,适量锌肥处理可以提升常规稻的穗粒数,但是会对植株结实率造成负面影响。说明中低添加量的锌肥适合应用于结实率较好的常规稻品种的种植中,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稻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灌浆期高温逼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威胁日趋严重,明确水稻不同耐热性品种对灌浆期高温逼熟的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对提高优质稻栽培和育种水平意义重大。【方法】对4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分4期进行大田播种,使各品种在灌浆期经历不同气象条件,探讨其主要产量、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多数品种粒重和品质指标在播期间差异显著;根据各指标变异系数和指标间相关性,确定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作为水稻品种灌浆期响应气象条件的主要农艺学指标;而气象因子中,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为主要影响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品种进行分类,感性品种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的平均差异分别比耐性品种大1.98 g、30.02%和19.81%。进一步分析隶属函数值随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分布发现,齐穗后1–15 d日平均气温≥28℃、相对湿度≤84%、日照时数6~10 h时品种间耐性差异最大。【结论】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千粒重可作为品种对高温逼熟响应的代表性农艺学指标;田间形成高温逼熟危害的气象条件是以温湿度为主导的综合气象条件,齐穗后1–15 d日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84%和日照时数≥6.5 h时,品种间耐性差异最大,是田间高温逼熟耐性筛选和鉴定的适宜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上优质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为苛刻,明确其主要栽培参数,对优质稻的推广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优质水稻新品种泰优鄂香丝苗为材料,研究其在江汉平原的关键稳产保优栽培技术。试验设计了4种施氮量、4种栽插密度处理;2种播种期、2种栽插苗数处理;2种抗倒伏的化学调控剂及其组合处理。结果表明:(1)综合权衡各栽培技术对该品种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其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2)与第1播种期相比,第2播种期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得到协同提高;(3)化学调控可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不同喷施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立丰灵处理>立丰灵处理>多效唑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保证泰优鄂香丝苗稳产保优的技术组合为5月20日左右播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18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4~5株/穴),并分别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浓度为0.03%)、拔节后7 d喷施立丰灵(浓度为0.1%)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6个典型长粒形优质籼稻品种(鄂中5号、鉴真2号、泰优鄂香丝苗、桃优香占、象牙香占、野香优莉丝),研究不同施氮量[105 kg/hm2(N1)、135 kg/hm2(N2)、165 kg/hm2(N3)、195 kg/hm2(N4)和225kg/hm2(N5)]下6个优质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加工、外观、蒸煮、营养品质的变化,探讨优质稻高产、优质的合理施氮量,为优质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N2和N3处理产量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其中,鄂中5号、泰优鄂香丝苗、桃优香占均以N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7.4、10.3、10.0 t/hm2;鉴真2号、象牙香占、野香优莉均以N2处理最高,分别为9.0、8.3、10.3 t/hm2。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6个品种间产量表现为桃优香占>泰优鄂香丝苗>野香优莉丝>鉴真2号>象牙香占&...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  相似文献   
10.
珠芽蓼内生菌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莫海威芽孢杆菌ZA1分泌吲哚乙酸(IAA)、固氮、溶磷和产抑菌酶等能力进行定性测定,并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对其防治马铃薯病害及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ZA1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12.17和9.75 mg/L,具有固氮能力并能分泌胞外蛋白酶,但无溶磷能力,且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10倍液喷雾对贮藏期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85.9%;20倍液拌种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26.56%,但马铃薯商品薯增产率达36.29%,每hm2增产率达33.88%。采用10倍稀释液对马铃薯块茎拌种后盆栽55 d,根、茎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经10倍ZA1处理后,根长与干、鲜重分别增加8 cm、0.75 g和5.07 g,株高、茎粗及茎干、鲜重分别增加2.74 cm、0.27 cm、0.52 g和5.73 g,干湿根冠比分别增加0.214和0.094,叶绿素含量增加0.54 mg/g;且可诱导马铃薯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菌株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及对其防御酶的诱导,为ZA1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