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云南省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群体遗传结构,通过3种不同地理亚群体划分方式,即以县域(Group C)、区域(Group R)和海拔(Group E)对云南省537个Pst单孢系进行不同层次的群体划分,并利用1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Pst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Group C的亚群体之间差异最大,且来自滇中及滇东北地区的Pst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Group R和Group E的亚群体基因流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云南省Pst菌源交流频繁、遗传分化较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滇东北与滇中Pst群体类似,滇东南与滇西Pst群体类似。Pst遗传组分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变化的趋势,与云南省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攀升的地形及地势吻合。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在8个县域亚群体、2个区域亚群体检测到有性生殖。表明来自滇中和滇东北地区的Pst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地理隔离可能是滇西地区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成因,遗传分化发生在...  相似文献   
2.
三七是中国名贵中药材之一,温度对三七生长的影响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光照培养箱对三七进行不同温度(24℃,26℃,28℃,30℃,32℃,34℃)处理后,对三七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黑斑病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24℃处理相比,随着温度提高,三七植株死亡率、叶片枯黄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均受到影响,其中34℃对的三七植株的影响最为严重,叶片枯黄率和死亡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8.96%和2.65%,三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也显著增加,依次为25.70%、69.69 nmol/g、103.42 ug/g、160.42 U/g、2162.78 U/g,CAT活性显著降低,为591.60 U/g;34℃处理在接种病原菌5 d后,叶片发病面积与24℃处理比较,增加了5.5倍。综上所述,随着温度的升高,三七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受到影响,接种三七黑斑菌后,对病菌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在三七生长期,掌握三七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防控三七病害的发生,保障三七的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3.
氮肥不合理使用导致植物病害流行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温室条件下氮素诱导植物对病害敏感性的现象(nitrogen induced susceptibility,NIS)在水稻及小麦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利用RT-PCR对云南3个不同地区的31个水稻品种的NIS响应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NIS的响应水平具有多样性差异,Ⅱ优6、内香优1、内5优39和中优7表现出较高的NIS响应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NIS响应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石屏地区水稻的NIS整体响应水平较高,元阳地区水稻的NIS响应模式较为多样。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科学施氮,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宝贵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韭菜和辣椒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化感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韭菜和辣椒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化感机理,比较了韭菜和辣椒不同行比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测定了韭菜茎、叶挥发物与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韭菜根系对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侵染和传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与辣椒行比为3∶1间作能显著控制辣椒疫病的扩展与传播;2.0 g/皿韭菜茎挥发物及0.15 m L/m L茎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可达33.33%和88.75%;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对韭菜根系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且于根围迅速休止并萌发,丧失在土壤中继续寻找寄主的能力,其传播侵染行为受到干扰。研究表明,韭菜和辣椒间作可以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扩展蔓延,实现对辣椒疫病的生态防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