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 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 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 GenBank 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 ITS 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 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 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 pg。而以引物 ITS1/ITS4和 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 PCR,可检测到30 fg 基因组 DNA,其灵敏度较常规 PCR 提高了1000倍。利用巢氏 PCR 检测体系对发病程度不同的组织和携菌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寄生隐丛赤壳菌。  相似文献   
3.
位于阿拉善荒漠地带的阿拉善左旗,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46%。其中主要是2.5万多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这里植被稀蔬,常年干旱缺雨,风大风多,给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控制风沙灾害,逐步改造利用沙漠,在进行人工造林治沙的同时,这个旗从1984年开始,利用年平均200毫米的降雨量,在腾格里沙漠东缘,选择适宜飞播的沙地,连续三年,共播下适宜沙地生长的灌木和半灌木种籽4.9万多斤,飞播  相似文献   
4.
花生植株、籽粒及田间土壤氟磺胺草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确立了花生植株以甲醇、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基质分散萃取材料, 花生籽粒和田间土壤分别以酸化甲醇和乙腈为分散萃取溶剂, 以PSA为基质净化材料的3类氟磺胺草醚残留样品前处理程序, 建立并优化了花生籽粒、花生植株和田间土壤氟磺胺草醚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显示, 氟磺胺草醚在0.05~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对应色谱峰积分面积线性响应良好, 回归方程为 y =2.562 8x -0. 006 8(r 2=0.999 8)。在0.05 ~0.5 mg/kg氟磺胺草醚添加范围内, 花生籽粒、植株和田间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6%~113.5%, 相对标准偏差为1.5%~9.7%。花生植株、籽粒和田间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检出限分别为0.024、0.029和0.031 mg/kg。基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该样品前处理方法获得的分析样品基质效应不明显, 表明该残留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样品检测方法简便、高效、经济、可靠, 可满足氟磺胺草醚在花生植株、籽粒及田间土壤中残留的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