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江汉平原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剪叶接种时,采用没剪叶长度即剪叶1.3cm,剪叶到叶刻处,剪叶到叶刻下1cm3个水平,结合施用杀枯肽或自制复栩剂防治0-3次,各病级在田间均有合理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超高效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钱汉良,陈其志,张翼咸宁地区农校(437038)柯愈祥稻飞虱是湖北省水稻上重要害虫,目前防治稻飞虱仍以施用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因长期用药,稻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寄生性天敌两索线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的幼虫寄生于褐飞虱、灰飞虱等害虫的体内,使宿主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直至死亡。本文较详细地报导了湖北省褐飞虱寄生性天敌两索线虫的生活史。在实验室内用感染期幼虫作感染褐飞虱的试验获得成功。根据该虫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在汉阳县的两索线虫孳生田里,采用与水稻高产栽培相结合的保护线虫措施,可以在褐飞虱中等发生量的年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防治指标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稻飞虱为害量、水稻被害状和产量损失三者间的关系,将原防治指标中的虫口密度改为水稻受害的形态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防治指标为:汕优63、鄂宜105在孕穗期的稻褐色卵条斑株率为10%~20%(相当于750~800头虫/100丛水稻);在齐穗期为25%(相当于1000头左右虫/100丛水稻),齐穗期以后还可逐步拓宽。  相似文献   
6.
7.
鄂南稻区褐飞虱生物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技术在江汉稻区水稻白叶枯病预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测定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噬菌体数量的田块分布规律发现:江汉平原混栽稻区,在目前的种植品种结构下,无论是早稻田还是中稻田,将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噬菌斑/毫升)作为急增期数值阈值较为合适。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的日期到该田块发生白叶枯病的始病期的期距为15天左右。当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第1次超过1000pfu/ml时,大量取样测定田块中噬菌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超过1000pfu/ml的田块数占测定田块总数的百分率与稻田乳熟期病田率呈显著相关。据此可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短期预测。1993和199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四季红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属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它里面添加了一种生物增效剂,使其药效比一般商品药剂吡虫啉显著增高。1 药理机制与常用神经毒性杀虫剂不同  四季红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这种阻塞造成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并最终死亡。这种作用机制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不同,因而对这些药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对四季红是敏感的。四季红药理机制仅与我国开发的杀虫双,及杀螟丹、杀…  相似文献   
10.
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种和材料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种和材料初步筛选杨定斌,钱汉良(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汉430064)蔡福民(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种植抗病品种在病害综合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绝大部分抗病品种都存在抗性逐渐丧失的问题。近几年来持久抗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