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硝酸镧处理对短穗鱼尾葵幼苗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硝酸镧对短穗鱼尾葵(Caryotamitis)耐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用4个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0、100、350、500mg/L)喷施盆栽短穗鱼尾葵叶片,经变温处理后检测各项耐寒指标。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而且25℃恢复后幼苗叶片的各项耐寒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41、0.46、0.70、0.50,其中350mg/L硝酸镧溶液处理对提高短穗鱼尾葵幼苗的耐寒性具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和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志平  向平 《华北农学报》2006,21(Z1):16-19
通过植物单宁对植物病原和非病原物的作用机制的综述,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单宁能与主要蛋白质如酶等形成氢键作用;其中单宁聚合体的分子大小是决定单宁对微生物毒性的重要因子,因为低聚体的体积足够以蛋白质形成氢键,又能够插入微生物的敏感部位,所以,低聚体对微生物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单宁的毒性是动态过程,单体的聚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毒性,而低聚体的聚合使得单宁的毒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阮志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15-17,22
探讨了3种棕榈植物的总酚、可溶性单宁、结合态单宁和总缩合单宁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布迪椰子的总酚、可溶性单宁和总缩合单宁含量在4个季节中几乎没有变化;沼地棕和油棕的总酚含量在冬季显著提高;布迪椰子和沼地棕的结合态单宁在冬季明显下降,而油棕不然;布迪椰子总缩合单宁含量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沼地棕和油棕的总缩合单宁含量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砂糖椰子(Arenga pinnata)幼苗叶片和根系的影响,以两年生砂糖椰子幼苗为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7,14和21 d,再复水3和6 d,然后测定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叶片的SOD活性在各个处理中均呈显著的波动性变化,根系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都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和根系的Pro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复水后显著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均显著减少,复水3 d后显著增加;叶片和根系的MDA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互补性;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复水后减少;叶绿素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高值。总之,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和根系不同指标变化规律不一样,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叶片和根系中的变化趋势相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砂糖椰子地上部和地下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rep-PCR方法分析了病圃和大田的稻瘟菌的遗传谱系组成,并在CO39NILs6个近等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毒性类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谱系和毒性类型均不完全相同,福建稻瘟菌群体在年度间存在明显的优势谱系,1999、2000年的优势谱系均为CFL03,2001年为CFL07;两个季节中的谱系类型组成差异小,早季病圃和大田及晚季大田优势谱系均为CFL07。年度间病圃与大田的毒性类型组成和优势类型都有很大的变化,1999年病圃的优势毒性类型为I20.1,而2000年则为I24.1和I34.1两个类型;毒性类型I1.1、I5.1、I11.1、I26.1和I35.0只在1999年出现,而毒性类型I4.1和I14.1只在2000年出现。两个季节中病圃的毒性类型组成有所差异,早季有1个毒性类型(I35.1)在晚季未出现,晚季有4个毒性类型(I10.1、I31.1、I32.1、I21.1)在早季中未出现,优势毒性类型早季的I14.1变为晚季的I20.1,毒性类型组成也有很大差异,且晚季的比早季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白盾蚧又名褐软蜡蚧、褐扁软蚧等,隶属同翅目盾蚧科(Diaspididae).分布广,繁殖迅速,危害严重;若没有抓住有利时机施用有效药剂防治,难于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若虫、成虫群集在叶片上刺吸汁液,直接威胁着苏铁的生长,轻者叶片出现白色斑点或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重者则叶片布满介壳,使叶片枯黄,直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8.
1995-2000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动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1995-2000年从福建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的204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25个生理小种.1995-1999年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B13为优势小种;2000年,ZC群出现频率高于ZB群,成为优势小种群,ZC13成为优势小种.最后简要讨论了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及鉴别品种的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溶液对董棕(Caryota obtusa)幼苗耐寒性的影响,分别用0, 25, 50 和100 mg·L-1 4种浓度的NAA溶液喷施董棕叶片,并分别经过25℃—5℃—25℃各24 h变温冷胁迫处理后,研究董棕叶片在变温冷胁迫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25℃恢复24 h后的董棕幼苗上述耐寒性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4种浓度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39,030,039和051,其中喷施100 mg·L-1的NAA溶液对提高董棕的耐寒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福建主要菌株评价43份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部分育成品种及种质资源抗瘟性。结果苗期人工鉴定为高抗的有12个、中抗的有20个材料。高抗的材料为5173、IR65、IR70、IR58、PSBRC20、PSBRC54、PSBRC2、IR74、IR52、IR60、PSBRC28、IR29;其中IR52、PSBRC20、PSBRC28、PSBRC54等还在病圃中鉴定为抗叶瘟和穗颈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