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在冀东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系,对所选取的14个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和抗寒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最高茎数、成穗数与千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17.22%、14.15%、13.74%;成穗数与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3;品系2、7、8、11产量较高,均达到7886.4 kg/h...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温度和紫外线等条件的变化,明确了该因素对HFW-05菌株生长与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及菌株产孢量;30℃培养有利于提高菌株产酶量,最适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生测试验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最佳致死温度范围为25~30℃。菌株在25℃下经紫外线1 h处理后,萌发率可比对照增加12%,产孢量增加26%,表明适量紫外处理有利于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3.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开展双语双文化教学的实际经验表明,聋人教育必须以手语为第一语言,以汉语为第二语言。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目标是让聋人熟练掌握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锻炼汉语口语,使聋人能够在聋人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之间自由活动。在聋人教学中,我们因材施教,抓住关键的幼儿时期进行双语训练,通过实施特色多样的双语教学方法,为聋人营造了良好的双文化环境,优秀地达到了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薄皮甜瓜自交系CB12507为母本,S57为父本配制成杂种一代甜瓜新品种‘唐甜8号’。果实发育期30 ~ 34 d,子蔓、孙蔓均可坐瓜。果实圆形,果皮墨绿色,果肉翠绿色,脆爽,中心糖14.5% ~ 15.5%,边糖12.0%,单瓜质量0.3 ~ 0.4 kg。在河北、辽宁、天津、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市示范应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本研究在前期克隆得到的玉米大斑病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Stgb-1的基础上,利用pSO-I质粒成功构建Stgb-1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并将反义表达载体用于转化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获得了3个突变体菌株,分别命名为anti-GB-1、anti-GB-2和anti-GB-3。其中,anti-GB-2、anti-GB-3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菌株差异较为明显,anti-GB-1则与野生型菌株没有表型差异。利用anti-GB-1对Stgb-1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在反义表达诱导物奎宁酸溶液(15 mmol/L)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萌发率为93.7%,而anti-GB-1的孢子萌发率仅为16%。推测Stgb-1基因调控了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不同含盐量的土壤(耕地土、混合土和原生荒漠土),分别种植水稻和棉花,进行1个生长期的淋溶试验.结果表明:淋溶前后土体的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值范围为1.09~4.73 g/kg,淋溶后期小于淋溶前,有机碳含量与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淋溶前后原生荒漠土EC值均大于耕地土,耕地土各处理pH在0-50 cm各层土体中变化不大,混合土和原生荒漠土均是先增大后稳定;淋溶前CO32-含量要明显高于淋溶后土体(p<0.01),而淋溶前后土体HCO3-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O32-含量与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缪利  陆晴      刘根林  危小建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97-105
研究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类型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9—2019年的SPOT/VEG NDVI数据、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对1999—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整体植被生长状况良好,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生长季平均NDVI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0.6)、灌丛(0.48)、草甸(0.37)、草原(0.16)、高山植被(0.13)。(2)除高山植被有轻微退化趋势外,其他植被类型均有显著改善,改善面积占比依次为灌丛58.46%(p<0.05)、森林52.78%(p<0.05)、草甸51.60%(p<0.05)、草原32.65%(p<0.05)。(3)气候因子对植被NDV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平均气温对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范围更为广阔;而降水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草原、草甸等植被的ND...  相似文献   
9.
‘唐甜11号’为早熟薄皮甜瓜品种,根据该品种的特性和华北地区早春的天气、土壤条件等,分别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薄皮甜瓜‘唐甜11号’的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华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 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 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