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口自1987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到 1990年,达到国家的“二 六”标准,全县基本越过温饱线,迈出了扶贫攻坚的第一步。自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尤其是重庆市直辖、城口直管以后,全县22万人民弘扬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自加压力、团结奋斗的“城口精神”,勇敢地向贫困宣战。响亮地提出要在条件最差的情况下创造最好的工作成绩。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和对口扶贫的机遇,加快改革开往步伐,突出扶贫攻坚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围绕“地”转,…  相似文献   
2.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作为稻田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发掘具有防治稻田稗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广西、贵州三省采集感病稗草,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10株对稗草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GAPDH、EF-1α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菌分别为新月弯孢Culvularia lunata、尖角突脐蠕孢Exserohilum monoceras、禾长蠕孢菌Setosphaeria rostrata、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梭形突脐蠕孢Exserohilum fusiforme、澳大利亚弯孢Curvularia australiensis、双色平脐蠕孢Bipolaris bicolor、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 americana和亚隔孢壳属Didymella pinodella。该研究丰富了稗草病原菌生物资源,为进一步开发稻田生物除草剂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法测定链格孢菌培养液中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链格孢菌菌液中细交链孢菌酮酸的方法.样品经过大孔树脂和硅胶处理之后进行检测,色谱柱为ODS-C18反相柱,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选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细交链孢菌酮酸标准品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其相应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精密度RSD为0.44%,回收率大于95%,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出峰时间在6 min左右.检测细交链格孢菌培养液中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平均含量为1.739 5μg/ml.  相似文献   
4.
陈世国 《畜牧市场》1999,11(8):34-35
城口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整体连年贫困。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低下,财政极度桔据,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贫穷一直围绕着城口人民。1984年时,全县有建卡贫困户23468户、102863人,占当时农业户数的49.4%,农业人口的49,8%;到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136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0.98万吨,人均粮食0.51吨,到1998年止,全县已达标的三个乡18774户,81823人,目前尚未达标的还有18个乡镇1782户,8438人(加上历年返贫救)。究其原因:-、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起步晚,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是秦巴山区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典型的“老、边、山、穷”地区。是重庆市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全县辖40个乡(镇),1个区级镇,370个村,总人口21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11万人。1994年实施“七一0”扶贫攻...  相似文献   
6.
生物除草剂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公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生物除草剂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全球正式登记或者商业化的生物除草剂产品已经有20多个,其中也不乏国际化产品。然而,由于生物除草自身的局限性,严重限制了这些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规模。本文从生物除草剂发展背景和迫切性开始,总结了生物除草剂的类型、全球生物除草剂的研发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以天然活性产物为库源,开发新的生物源除草剂或以天然产物为前体合成新的化学除草剂的可行性、已有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草甘膦作用机制和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甘膦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和最优秀的除草剂之一。然而,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商业化导致草甘膦使用量迅速增长,杂草抗药性发生,这不仅对草甘膦的药效发挥和未来可持续应用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现代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通过对草甘膦的作用机理、草甘膦抗性杂草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草甘膦的抗性研究和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除草剂研发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危害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物灾害之一,人类已建立起以化学防除为主体的杂草防除技术体系。化学除草剂大量使用引起了许多生态问题。生物除草剂技术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迄今已经开发出20余个生物除草剂产品。但是,由于受到生物除草剂产品的局限性和与化学除草剂比较经济效益的影响,生物除草剂的市场规模仍然有限。不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制定出有利于生物除草剂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文章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在生物除草剂研发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杂草稻苗期强竞争性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杂草稻比栽培稻苗期生长迅速的机制,随机选择均匀分布于江苏省6个市的杂草稻样品和典型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比较了其连续7 d的种子萌发率以及在14、21、28、35 d的幼苗株高变化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6个市的杂草稻样品均比栽培稻提早2 d萌发,且均未表现出休眠性。杂草稻苗期株高在第35天时,均显著高于栽培稻。在播种后14、21、28和35 d,杂草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7个指标均高于栽培稻,说明杂草稻苗期具有强光合性能。研究表明,江苏省杂草稻比栽培稻早2 d萌发,至少播种后14 d苗期光合效能开始高于栽培稻,播种后28 d左右株高开始显著高于栽培稻。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平脐蠕孢属的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链格孢属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弯孢属的间型弯孢Curvularia intermedia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镰刀属的再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棒孢属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茎点霉属的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共6属8种的病原真菌。结合作物安全性问题,木贼镰刀菌、再育镰刀菌、狗尾草平脐蠕孢、间型弯孢和新月弯孢5种病原菌被认为具有开发成防除茶园杂草生物除草剂的较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