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经侵入我国云南省。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S.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以及氧化硫硫杆菌等土著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实验表明,在采用适当菌种的前提下,尾矿中重金属的溶解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对Zn的淋滤效果最好,达到了98.12%;对于Cu的淋滤,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与土著氧化硫硫杆菌的混合菌种的效果最好,达到88.75%.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腊螟诱捕法,对采自河北省的1975个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分离。共分离出斯氏属线虫17个种群,异小杆属线虫49个种群,土壤带线虫率为3.34%。在斯氏属线虫中,其中格氏线虫有2个种群,新种A有一个种群,新种B有14个种群;而49个异小杆线虫种群均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在河北南部邯郸及邢台地区,以斯氏线虫为主,而在中北部地区则以异小杆线虫为主。同时明确土样中的带线虫率与土壤植被以及土壤质地密切相关。未耕地以及以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为植被的土壤带线虫率分别为6.59%、5.13%、3.15%和2.9%;沙土、沙壤土、壤土以及粘土的带线虫率分别为8.57%、3.17%、3.36%和0。  相似文献   
6.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7.
主要以学校体育价值研究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学校体育价值的不同认识,探讨学校体育价值体系及学校体育价值观的现实情况,阐述了学校体育价值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学校体育价值的本位价值与辐射价值、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进行了理性审视,同时对当前学校体育的本位价值出现异化、人文价值出现淡化、工具价值片面扩大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虫密度对线虫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密度除对雌虫的b值(体长/头顶至食道腺与肠连接处长)有显著影响外,对雄虫和雌虫的其他形态特征测量值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末龄大腊螟幼虫为测试对象,采用Miller的一对一方法,研究了Steinernema feltiae和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Nictating行为、寄主刺激及活动能力对其侵染办的影响。实验证明,H.megidis在泥炭基质上表现Nictation行为,但S.feltiae不表现典型的Nictating行为,仅身体的一部分左右摇摆。H.megidis表现Nietation行为或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显著高于无Nictation行为或未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线虫的活动能力越强其侵染力越强;S.feltiae线虫侵染前的身体摇摆行为和昆虫寄主的刺激对线虫的侵染力无显著影响;活动能力较强或活动能力较弱的线虫个体,侵染力要高于活动能力居中的线虫个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毛竹林降雨的林冠截留动态过程发现,当小雨量时,林冠截留曲线与林外降雨曲线吻合;当中、大雨量时,在降雨的中后期林冠截留曲线偏离林外降雨曲线,林冠截留量近乎为零。在林冠截留达到饱和的条件下,会出现截留量是负数情况;透流、干流形成和结束时间都晚于林外降雨,它们的波峰和波谷一般滞后林外降雨,透流雨相对于林外降雨振动频率低,平均振幅也较小,不同降雨量下的动态累计透流率和干流率随时间变化以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