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我国藜麦灰霉病病原菌的归属及环境因子对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藜麦灌浆期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和五台县采集具典型症状的藜麦标本,应用直接挑取法分离病原菌,选取代表性菌株对其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基于G3PDH、HSP60和RP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我国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致病性测定发现接种6 d时,接种处密生灰色霉层,籽粒霉变,与田间症状基本一致,说明分离菌株确为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灰葡萄孢在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产生菌核,而在麦芽浸粉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分生孢子;在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平均为16.8 mm/d。适宜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25℃、水活度≥0.96、pH 5~6。  相似文献   
2.
为安全高效防治藜麦黑茎病,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筛选出对藜麦黑茎病菌Ascochyta caulina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及杀菌剂对藜麦黑茎病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拮抗菌和杀菌剂,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不同杀菌剂与拮抗细菌的相容性,并采用Horsfall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以确定的最佳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初步筛选出2株对A.caul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LS3和LS10,及室内毒力较高的2种杀菌剂戊唑醇和咪鲜胺。经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最终选出戊唑醇和拮抗细菌LS3为最佳组合,其中,戊唑醇对A.caulina的EC50为1.78μg/mL,LS3菌株对其EC50为2.37×105 cfu/mL,LS3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在各自EC50浓度下戊唑醇和LS3体积比为6∶4复配时对A.caulina抑制率达59.24%,IR值为1.003,具有加和作用,为最佳复配比例。以筛选出的0.5%木质素磺酸钠作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株LF17对藜麦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和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的作用,根施LF17菌剂进而测定不同处理藜麦苗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茎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通过田间喷施LF17菌剂研究其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的藜麦苗鲜质量和茎长分别比对照提高54.5%、24.2%,穗长和千粒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4%、29.1%。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处理B与对照共产生751个OTUs,其中A与B共有的OTU数最高;A与B在科与属水平存在差异,A、B与对照相比提高了Plectosphaerellaceae、Pyronemataceae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Conocybe、Preussia、Stilbella、Fusarium等的相对丰度;聚类分析表明A、B与对照的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说明施用LF17菌剂可以改变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数。田间试验表明LF17菌剂对霜霉病的防效为59.59%,显著高于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藜麦具有促生作用且对藜麦霜霉病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