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我国大麦赤霉病[Gibberdla zeae(Schw.)Petch.]、黄花叶病(BaYMV)和黄矮病(BYDV)三大主要病害进行的抗病性鉴定获得的38000余个病情数据,其中,抗赤霉病库的数据计有5000余份品种,抗黄花叶病库的数据计有1万余份品种,抗黄矮病库的数据计有3650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库的数据汁有11862份品种,作者于1986—1990年在国产长城0520CH微机上,用汉字dBASE—Ⅲ初步建立了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BGRMS)。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自顶而下形成一个四级树结构,整个管理系统由总控、数据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维护共五个模块、十一个子模块组成。本系统经初步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2.
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研究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攻关组从1986-1990年,对我国大麦三大主要病害(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共获得病情数据38000余个,其中抗赤霉病库的数据,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5000余份品种;抗黄花叶病库的数据,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1万余份品种;抗黄矮病库的数据,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3500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库的数据,摘自《中国大麦种质资源目录》中的农艺性状部分,共计11862份品种。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国产长城0520CH微机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抗赤霉病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报道小麦品种感染赤霉病的程度差异及其有关因素。
温室试验,在麦穗终花期分别对残留于颖外的花药;残留于颖内的花药;无残留花药的子房上,进行接种。三种处理的赤霉病发生量之比,浙麦1号(感病)为15:58:31,苏麦3号(抗病)为4:18:13。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两品种均以外露花药上接种的处理发病最轻,颖内接种.有残留花药发病加重,尤以浙麦1号为明显;两品种始病后的病情扩展速度有异,苏麦3号表现扩展慢、穗轴不受侵害。因此,一个品种的穗部全部颖花中残留花药比率低,是减缓初侵染病程的性状;小穗和穗轴组织减缓病情发展,是抗扩展性状。具备两者,则相对抗性较为稳定。
室内外对普通小麦品种不同成熟阶段的接种试验表明,抗病品种具有感病期短、乳熟期的抗性明显增强和接种后发病盛期较晚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宣民 《植物保护》1986,12(1):25-27
赤霉病是大、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流行为害的频率较高,30多年来,遭受中等偏重至大流行的为害年份就有8年,损失产量一般达2成左右;严重的达5成以上。有关赤霉病的测报研究,1970年之前,国内外均偏重于对气象因素的分析,浙江省也常以天气预报为依据,因而准确性差。197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改进,  相似文献   
6.
1991~1995年,在浙江省筛选抗大麦赤霉病3271份。其中,国内品种2416份,鉴定出抗病品种5份,中抗的204份;国外品种493份,鉴定出抗病品种4份.中抗的118份;野生大麦362份,未鉴定出抗病品种尚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对2931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白粉病抗源筛选。其中国内外资源1827份鉴定出抗病品种12份;野生大麦1104份,未筛选出抗源,尚待继续鉴定。  相似文献   
7.
从1986-1990年,在田间病圃田对我国大麦三大主要病害(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总共鉴定了大麦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