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8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旱区实现生产潜力及开发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肥力梯度和封闭式控制水分条件的试验,建立干旱地区普遍舌用实现生产潜力试验模式,运用此模式可以求知同类型任何地点和年份的现实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 所谓人造小环境即是在等高梯田带的坡壁上挖成马蹄形的土穴,土穴开口均朝南或偏南,其直径为3米,穴壁的中间部位高约1.5米(图1)。人造小环境试验设在广西南部的浦北县内东方农场的一个小山(北纬22°,东径103°33′)的南坡、东坡和西坡的中上部。小山所处的大地形属于海拔较低(约30米)的开阔丘陵地,冷空气易入侵,每年冬季寒潮频繁,平流和晴夜辐射降温都十分明显。1982年12月27—29日,1983年元月8—10日,  相似文献   
3.
旱区施肥量与农田水分利用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亏水和缺肥是防碍旱区农田水分利用率提高的两大影响因素。本文以北方旱地农业寿阳试验区的肥力梯度试验数据,揭示出施量和水分利用率为典型的抛物线关系,由此推导出求算最大和最佳施肥量的公式。农业水分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变化规律说明在最佳施肥量以内增加施肥可大大提高田水分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降雨,大幅度提高的物产量。在旱区运用本文的方法建立各种作物水分利用率与施肥量的关系式,再根据气象部门的长期降雨预报可  相似文献   
4.
<正> 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南缘,分布在北纬21°09′-24°59′之间,是我国北纬21°以北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地区。但是该地区冬季辐射降温极为明显,辐射降温剧烈地段的胶树常常遭受寒害的威胁。因此摸清冬季山地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适宜植胶地段的选择和防寒栽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83年2月我们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龙、勐仑、勐养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山区小气候考察。其中2月11—25日在景洪坝,沿昆洛公路的三达山至小勐养坝的南、北坡按不同高度设七个观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湖南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具有适合发展柑桔,特别是温州蜜柑的优越气候资源。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以及受地形的影响,全省各地的柑桔冬季常受低温、冰冻、(包括雨淞、雾淞等)的侵袭。解放三十年来,曾先后经历了全省性的大冻三次,局部性大冻二次,每次冻害造成柑桔剧烈减产,减产率达39%~71%。所以,冻害问题是湖南柑桔生产发展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旱区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旱区农田蒸发对比预测,肥力梯度和品种对比试验得出:旱区水分利用效率与蒸发率直线负相关;与施肥量的关系为抛物线变化并推导出最大和最佳施肥量的求算公式;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依据上述规律提出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相似文献   
7.
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八五”期间寿阳旱农试区以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和超高肥为基本处理的玉米、谷子和大豆作物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田区定位试验和控制水分条件下的辅助试验,认为:(1)1992 ̄1994年,上述三作物的最高产量均出现在高肥区,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抛物线关系;(2)三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水分满足率的提高而增大,它们之间大致遵循对数曲线变化。根据试验资料,拟合了潜在水分利用效率与水份满足率的经验式,并依此建  相似文献   
8.
通过肥力梯度和封闭式控制水分条付的试验,建立干旱地区普遍适用的现实生产潜力试验模式。运用此模式可以求知同类型任何地点和年份的现实生产潜力。在分析旱地农业寿阳试验区生产潜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分是制约该地区农田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入手提出了容易实施并且见效快的开发生产潜力的三条途径:(1)抑制棵间地面蒸发;(2)科学增施肥料;(3)良种化。  相似文献   
9.
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山西寿阳试验区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致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于1998~1999年进行了春玉米地秸秆覆盖农田水分调控试验,以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试验区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效应,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降水资源,土壤储水量明显增加,促进了农田水分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因而水分效益显著,不同降水年份,每公顷玉米产量增加582~2235.1kg,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4~0.50kg/(mm  相似文献   
10.
水墙是美国新近出现的早春作物近地保护体。据实测4月平均温度水墙内比水墙外高6.2℃,其中白昼高9.5℃,夜间高3.3℃。因此,无论对番茄前期的生长发育和后期的产量都有显著的效果。根据对比试验测定结果,保护期间株高、叶面积、鲜重分别是对照的2.2、3.8和3.2倍,开花、结果、始熟等主要生育期比对照提早18~22天,折合亩产比对照增加3050公斤,增产率为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