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山东泰安及烟台地区的小麦全蚀病菌中提取到两种类型颗粒,一类是球形至多边形的病毒颗粒,直径在22~45毫微米之间,多数为27~32毫微米;另一类是棒状颗粒,长度为40~185毫微米×16毫微米,平均108×16毫微米,提取的球形病毒具有核蛋白的典型吸收光谱,最大和最小吸收值的波长分别在260毫微米和240毫微米,A260/240=1.24,A260/280=1.62。以烟台株病毒制备的抗血清,分别与烟台及泰安株病毒在琼脂免疫双扩散中作用均产生沉淀线,表明二者具有共同的血清型。烟台株病毒经苯酚抽提后的核酸样品最大吸收波长是260毫微米,最小是230毫微米,经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为两条迁移率相近的带,表明此病毒有两个基因片断,在分类上属于需要两个dsRNA片断才能复制的等轴dsRNA真菌病毒。其外壳蛋白经测定含分子量70,000的多肽。<>br从浙江、湖北等11个省(市)的12株全蚀病菌中均提取到了病毒,比较了各菌的菌落颜色,生长速度和病毒浓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栗疫病菌体中ds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我国蘑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上海、福建收集生长正常与异常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及菌丝进行病毒提取及电镜观察。在感病蘑菇子实体中找到多种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直径32~34毫微米较常见,直径25及70毫微米颗粒偶尔可见。两种棒状颗粒,一种是20×130毫微米,中心有一条宽的槽;另一种是19×350毫微米,中心有槽,外形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荷兰有过报告。还有长为110~160毫微米的棍棒状颗粒,一端圆形膨大直径35~50毫微米,和一种具有尾状物的颗粒。这两种颗粒和Lesemann,Albouy在超薄切片与提取液中发现的严重的蘑菇病害相关的棍棒状,多态性病毒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西南、华东、华北的十多个地区共采集140株栗疫菌 Endothiaparasitiica,并对昆明、南京、北京等地的38株栗疫菌进行了dsRNA的提取,发现13株含有1—2组分的dsRNA。根据黑曲霉病毒Aspergillus niger virus dsRNA分子量,推算出栗疫菌核酸分子量为4.0—5.1×10~6道尔顿。对栗疫菌核酸性质进行鉴定,在高离子强度(2×SSC)下核酸抗RNase(20微克/毫升),但经106℃10分钟处理,变性后核酸对RNase敏感,结果表明栗疫菌核酸为dsRN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